产能不足成拦路虎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厂家[ChangJia]产能跟不上。”采访中,多家4S店销售人员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大多数新上市车型[CheXing]在生产初期,产量上都会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供应[GongYing]吃紧基本是新车的通病。”广汽乘用车汽车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说,产能正是制约传祺供应[GongYing]量的直接因素。
山西君和奥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军告诉记者,近几年,高端车市[CheShi]场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明显超出了厂家[ChangJia]提前预估的量。以奥迪车为例,厂家[ChangJia]原计划2012年达到年产销量20万的目标,但事实上,2010年,全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22.5万辆,这造成了奥迪各系列车型[CheXing]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2011年,奥迪的目标是30万辆,而本身厂家[ChangJia]的生产实力还不足以胜任,因此,车源紧张情况还在延续。
而途观的生产厂家[ChangJia]上海大众[ShangHaiDaZhong],在产能方面早已捉襟见肘。2006年,随着斯柯达国产车型[CheXing]的投放市场,上海大众[ShangHaiDaZhong]开始了双品牌共线生产的模式,但随着斯柯达品牌的不断发展,以及去年中国车市[CheShi]的整体走高,上海大众[ShangHaiDaZhong]产能开始吃紧,一度险些造成POLO供应[GongYing]链断掉。
不过,就在业界众口一词表达上述声音的同时,外界却也不乏质疑声。有关人士直言不讳地说,不排除有个别汽车品牌厂家[ChangJia]或商家采取了“惜售”策略,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故意压缩生产或者囤车不卖,造成一车难求的紧俏现象,并以此侧面上助长加价提车等非正常行为。
保持理性最为关键
产能限制的主因也好,“饥饿营销”的质疑也罢,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更多的还是充满信心的回答。“供应[GongYing]紧张迟早要缓解。”
比如,针对传祺现车供应[GongYing]紧张的问题,广汽乘用车公司就明确表示,在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今这些措施初见成效,传祺的产量得到稳步提升。目前消费者的提车周期在一到两周左右,而消费者对颜色、型号的要求,也基本上都能满足。对于“饥饿营销”的质疑,上述人士同时也坚决予以了否认,“接触过汽车销售过程的人都知道,已经下订了的消费者在等待[DengDai]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部分流失,况且传祺是新的产品,如果等待[DengDai]时间过长,流失的情况会更严重,厂家[ChangJia]肯定不会这样做。”
而奥迪、上海大众[ShangHaiDaZhong]等本土经销商[JingXiaoShang]也表示,短期来看,虽然现车供应[GongYing]紧张的情况还会出现,但随着产能的逐渐提高,加上购车者的逐渐理性,相信供应[GongYing]吃紧状况慢慢会有所缓解。“去年毕竟是途观上市的第一年,产量肯定会保守一些[YiXie],但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好评不断,作为厂家[ChangJia]来说,只会是开足马力,提升产量。”省城上海大众[ShangHaiDaZhong]汇众4S店有关人士说,随着今年厂家[ChangJia]的产量大幅的提升,4S店争取到的配给名额也会增加,会尽可能地消化现有的订单。
不过,业内人士还是提醒,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一些[YiXie]消费者缺乏足够的理性,缺少完善的比较,盲目去追逐一些[YiXie]新上市的车型[CheXing],才加剧了这些车型[CheXing]的紧俏。因此,“务实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车才是最佳方法。”另外,建议消费者在订车时,最好将交车时间也一并写进合同中。(胡斌)
全国喜欢这款车的人有很多,哪个地方都攒了一大堆的订单,好不容易生产出100台了,总得每个地方都照顾到吧,均下来一个地区就三五台,像咱们山西这样的二三线市场,能争取到两三台已经很不容易了。
——某经销商[JingXiaoShang]在解释车源紧张的原因时如是说。
买车和买大白菜一个道理,买的人多,但菜不够,自然白菜就得涨价。一部分可能就会因为价格上涨而选择不买,而另一些[YiXie]人还会坚持买。通过价格杠杆再正常不过。加价提车就是这么个道理。
——某经销商[JingXiaoShang]在解释加价提车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