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钱流向政府部门后,基本上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公众也难说有多大损失。然而,恰恰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上,很多事情让老百姓不放心。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北京1年的停车费用接近100亿元,但北京公开的2010年占道停车费收入仅为2110万元,比2009年还减少1200万元;广州花都公路收费站1年收费4000万元左右,18年来至少收费10亿元,而其中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收费公路收取的费用本应用于还贷、道路养护、人员费用、管理费、投资再建设其他道路,但审计表明,全国18个省份政府和交通部门将291亿应专项用于还贷的通行费收入,改用于其他项目,至于有多少被用于铺张浪费或者中饱私囊,媒体不断爆出的贪腐案可以提供判断参考。
时下,社会正在热议菜价悖论,一方面农民菜卖不出去,贱至几分钱一斤,一方面城市居民抱怨菜吃不起。问题出在哪,很多人都在探寻,都在思考。其实,在媒体报道的大量信息面前,答案已经明了。比如,过多的路桥费让蔬菜运输成本太高,“最后一公里”过多的管制让蔬菜进城成本太高,高房价让卖菜成本太高等。而增加成本的关键环节,都牵连着暴利的行业,暴利又都进了政府部门腰包。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其广作社会动员帮农民卖菜,与其四处出击打击涨价行为,不如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回归公共服务本位。这样,不光是菜价悖论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