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270亿元,成为南昌市首个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
“十一五”期间,江铃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80亿元、利税107亿元、利润55.6亿元、出口创汇57978万美元,分别比“十五”期末累计增长126.6%、104%、116%、284%。
凭着长期的积淀和拼搏,江铃人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江铃!
“我们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流的汽车制造商!”站在200亿元的新台阶,江铃汽车再出发。
做大做强,领先行业
“这5年,是江铃集团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后劲积蓄最快的5年,集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江铃集团总经理邱天高这样评价企业“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2004年,江铃集团销售收入跨越百亿元大关。“十一五”期间,江铃集团共投入113亿余元,整车产能从“十五”期末的10万辆发展到30万辆,发动机规模达到年产29万台,创造并保持了商用车行业领先优势,形成了JMC、全顺、陆风和JMCG四大整车品牌,共800多个汽车品种。特别是2010年,江铃集团首次实现销售收入增速大幅领先全行业平均增速,同时在自主研发能力、科学营销能力、综合盈利能力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今年前4个月,在全国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江铃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继续高于行业平均增幅。集团共销售汽车79497辆,增速达26%,继续保持去年以来领先行业增长的态势;实现销售收入107.01亿元、利税18.82亿元,利润11.0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72%、26.38%、23.4%。
据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协会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江铃汽车在全国商用车销量排名由第8位上升到第7位,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依托江铃,不依赖江铃
在江铃的成长轨迹中,加强合作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上世纪80年代初,江铃率先引进日本五十铃技术。“十一五”期间,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坚持“放宽眼界,扩大胸怀,提升水平,站高平台”的发展观,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多种资源”,国际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经过努力,江铃引进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合资合作伙伴。除整车项目与五十铃公司、伊藤忠商社、福特公司、长安股份合作外,江铃零部件企业也先后与美国李尔公司、美国伟世通公司、德国格特拉克公司、宝钢集团等世界优强企业合资合作。
“依托江铃不依赖江铃”。江铃集团坚持这一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合作步伐,鼓励企业眼睛向外,开疆拓土。2006年,江铃与德国格特拉克公司正式合作,着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汽车变速器及传动系统供应商。4年来,合资企业销量翻了2.5倍。
江铃全资子公司江铃底盘公司跨省建厂,挺进中原,与郑州日产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汽车零部件企业——郑州江东汽车零部件公司,取得当年投资当年盈利的佳绩,目前汽车后桥配套量跃居行业前5强,发展速度令业界瞩目。
随着竞争实力的增强,江铃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大步走向世界,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展示中国制造的骄傲。2005年,江铃陆风率先出口欧洲,成为国内第一款挺进欧洲市场的自主品牌汽车;2007年,江铃整车出口突破1亿美元;2009年,江铃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奋力开拓市场,加速在海外布点,先后兴建了11家海外营运中心,并在南非设立了国内首家整车4S店,为江铃海外战略布局规划做好了前期准备。
目前,江铃整车已分布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6万辆。“十一五”时期,江铃出口整车47521辆,较“十五”净增37419辆,增长370%。今年前4个月,出口整车4033辆,同比增长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