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气囊:汽车的减速伞
制动气囊除了能够达成20米/秒的减速效果外,还可以将车头抬高8厘米,以防止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俯冲效应”产生,并形成长达180毫米的“防撞缓冲区”。
功能:安装于车厢底板下的制动气囊,不但能够提升车辆的减速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减小两车相撞时的冲击力。
制动气囊被安装在ESF安全概念车的前轴架和车底板之间。当该款车型的传感系统判断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制动气囊将在碰撞发生前迅速展开,以增大车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制动效果。
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
车门减轻500克 冲击力降低1/3
当ESF安全概念车的车载传感器判断到该款车的侧面区域即将遭受不可避免的撞击时,PRE-SAFE预防性安全缓冲系统会推动车内乘客向中央位置移动,以减少在侧面撞击发生时乘客所承受的冲击力。
功能:ESF安全概念车配置的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平时就像一张被卷起来的充气垫。而一旦事故发生,该系统内置的气体发生器会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产生10至20巴的压力,将原本处于折叠状态的金属支撑结构撑起,以提升车体的坚固度。该技术不但能够起到降低事故损害的作用,还显著减轻了车身自重,经过研究测算,如果配置该项技术,每个车门的重量可减轻500克。经过测算,在配置PRE-SAFE预防性安全缓冲系统后,乘客在侧面撞击事故中所承受的冲击力可降低1/3。
安全带气囊:
安全带与气囊技术巧妙结合
安全带技术已经通过安全带收紧装置和安全带限荷器获得了进一步的改进。不过,这些技术革新并不是安全带技术发展的终点:创新性的安全带气囊能够进一步减少事故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曾经拯救过无数生命的安全带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安全带能够在碰撞发生时限制佩戴者的运动,但同时它也会向佩戴者身体施加相当大的力量。奔驰与安全带专家奥托立夫公司联合研发的安全带气囊能够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使安全带宽度增加一倍,从而减轻安全带上的局部压力,减少乘客的受伤风险,这项功能对于老年乘客尤其具有价值,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老年人的胸部肌肉不像年轻人那样有弹性。
车载交互式车辆
信息传输系统:
增加的“千里眼”
汽车之间的数据交换还可通过 “点对点”网络完成,即距离较短的汽车之间可自发建立起连接。而这种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能够在汽车间实现自我组建,无需使用外部基础设施。
该系统通过搭载在车上的多个雷达,能够收集大量有关驾驶环境的信息,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前方车辆的急刹车和规避行为,以及拦在路上的故障车辆等;并可以通过交互式的网络传输,将这些信息在不同车辆间进行分享。该系统不仅能够充当经验丰富的“领航员”角色,提醒驾驶员规避道路危险区域,而且还是驾驶员的一双“千里眼”,可提供最具价值的实时路况交通信息,提升行车效率。(文/图片整理王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