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对“北京可能取消摇号限购政策”以及“国务院酝酿救市新政策”的猜测性报道,不仅引起汽车业内强烈关注,更有意无意掩护了股价的一路上升。在三大刺激政策集体退场半年之后,这种“反常”现象成为焦点话题,这注定成为今年车市一个值得定格的场景,一道值得重温的旧风景。
copyright dedecms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有关部门建议北京取消摇号限购政策的说法属于空穴来风。所谓国务院牵头的会议,也没有涉及出台“救市”政策,而只是肯定了各地不必仿效北京实行限购措施的事实。
内容来自dedecms
但“政策市”为何阴魂不散“政策市”思维为何总是有市场?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对当前的汽车业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本文来自织梦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车企高管条件反射地认为“国家今年房市不敢刺激,股市不能刺激,车市是必然的选择!因为还有GDP8%的目标呀!”这两个发自内心的感叹号,至少说明了政策依赖性在车企身上的广泛存在。习惯性地以响应政策之名钻政策的空子,或是习惯性地期望政策利好的不断出现,这是常见的两种行业心态。 本文来自织梦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重提“找市长,还是找市场”这个上个世纪90年代的热门思想话题,让人感觉时光完全能够倒流。更准确地说,有些时间根本就没有前行。计划经济思维仍在主导汽车业。而过惯“政策市”的车企,就是“政策市”思维的载体和幕后推手,这已是无需过多讨论的事实。 copyright dedecms
市场已经出现了新思维。如有消费者和车主就认为,政策应该引导“改善购车用车环境,建停车场和道路”,这比补贴购车更加重要,这显示了汽车社会中的理性。也有车企认为,“车市的问题关键还是一个民生问题,解决了衣食住三个问题,自然就有购车需求”。这反映了真正的市场参与者的理性。 copyright dedecms
一些国家的实践也表明,需要财政补贴购车的汽车市场,是已经枯竭的市场,政策最终也是回天无力。这样的规律,也适用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政策折腾了车市,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迷恋“政策市”的企业也成不了气候。只是我们现在完全拥有让市场自己走的资本,拥有让“无形之手”发挥最大效应的空间,为什么还要迷恋“政策市”。
本文来自织梦
今年是“入世”十周年。对于汽车业而言,这是一个反思能否建设一个更开放、更自信和更市场化的汽车业的良机。以往的片面繁荣掩盖了这种改革的必要性,让汽车业停留于看似竞争充分实则计划味十足的怪圈之中。 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