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交强险经营原则是不赢利不亏损,保险公司交强险都有一个独立的账户,不纳入保险公司的收益,并由保监会进行监督。许多保险公司会把商业车险的成本转嫁到交强险的成本上,做亏交强险。强制险亏损的局面不仅可以赢得政策上的倾斜,为保险公司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同时,还可以限制交强险的价格下调。
此外,交强险实施后对保险公司也带来直接收益。例如,机动车投保率从交强险实施前的2005年末的36%提高到2010年末的49%,汽车投保率由58%上升到79%。交强险覆盖面大,带动了保险公司商业保险的投保率上升。此外,交强险的市占率也成为商业险市占率的重要标志,据悉,目前包括国泰、美亚、太阳联合等在内的多家外资财险公司也一直想要进入交强险领域。因为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整体保费收入中占比极低,对于外资险企来说,涉足交强险可以更快地扩大市场份额。但交强险作为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只有中资保险公司才能拿到它的经营权。
“一刀切”费率结构不合理
平安保险广东分公司某高层认为出现交强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交强险“一刀切”的费率结构所致。据介绍,2006年交强险刚出台时,保险公司的最高赔付额只有6万元,而现在保险公司的赔付额已翻了一倍,达到11.2万元。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承保的风险系数明显上升,而另一方面几年来交强险保费一直没有变化。“现在物价指数都上涨这么快,赔付成本也自然增加很多。”此外,这几年伤亡赔付标准、医疗费用以及维修价格在逐年提升,保险公司在实际赔付中支付的成本也在直线上升。他建议交强险更多要考虑到不同车型、不同区域、不同使用环境的差异性,应该对交强险的费率标准进一步细化。“商业险一般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风险评估的,而乘用车的交强险只有一个标准。”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庹国柱介绍,一是车种费率结构不合理,2010年家用小轿车的综合成本率只有97.77%,略有结余,是比较合理的。而营运客货车、特种车、拖挂车包括拖拉机这部分亏损67亿元,占全部承保亏损97亿元的69%,等于让小轿车为经营类车辆埋单;二是费率地区结构不合理,不亏损的省区要为亏损的省区埋单。
据悉,2010年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交强险亏损非常严重,而海南、广西、西藏等地的赔付率较低,广东目前略有盈利。据分析,交通事故案件人伤赔偿项目中的死亡赔偿金及残疾赔偿金都是根据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计算。一些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交强险的经营压力因此增大。而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交强险的经营情况还与当地的司法环境联系紧密。“交强险赔付分三块,其中死亡伤残的赔付上限为11万元,此外医疗费用和财产损失的赔付上限分别是1万元和2000元”。在江苏、浙江等地区,当地司法部门打破了死亡伤残、医疗费用和财产损失的分项责任限额,将交强险的赔偿上限统一成12.2万元,导致赔付率大幅增加。
此外,2010年交强险赔付的重灾区是营业客车、营业货车、挂车和拖拉机,亏损合计达67亿元。其中,营业客车、营业货车受人伤赔偿标准上升影响最为严重,挂车以货车30%的保费承保同等限额,而拖拉机的费率制定则体现了惠农政策。不少商用车存在人为作弊现象,将运输车辆登记为拖拉机等农用车,享受低费率的同时让保险公司承受高风险、高额理赔。
(文/图 记者 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