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显示,2006年有关化妆品行业的投诉为12160件,而2007年则下降至10106件。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投诉的数量仍然不少。而且,频频发生化妆品宣传和质量问题,也敲打着整个行业信任的“底线”。业内人士分析说,经过2007年行业的一系列事件,2008年将是化妆品行业调整年。无论是从产品质量,还是从整个行业的格局来看,2008年对国内的化妆品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考验。
化妆品问题频出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化妆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赔偿纠纷案。原告北京顺义区的李女士称,2007年8月22日在被告某美容院处接受免费美容,并购得产品5件。同年10月初,原告开始使用该产品;用完后脸部两侧、额头、颈部起了很多小包并感到发痒,另外眼皮发红。
为此,李女士作为原告,请求法院判令退还被告的产品;被告返还原告货款455元,并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抚慰金4417元及今后的医疗费用。最后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裁定,被告美容院退付原告李女士人民币455元。并赔偿原告李女士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512元。
2007年首先是牙膏二甘醇事件的平地起风波。之后又有美国口红铅超标事件,玉兰油碧欧泉等被曝含致癌物等。广东采诗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镇才说:“不少小企业利用非常少的钱购买廉价原材料,再通过不合格的生产途径,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然后以低廉价格进入市场。”北京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刘玮告诉记者,有的化妆品为了追求某种效果,还加了一些国家禁止使用的成分。比如说祛斑类的化妆品有的含有苯酚,对皮肤会有较强的刺激。还有的化妆品原料中的杂质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