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建筑陶瓷行业从无到有,再到成为世界第一陶瓷产能国家,只有短短的30年时间,这是改革开放的发展产物。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两大的阶段,第一,现代建筑陶瓷在佛山石湾镇生根发芽,然后迅速扩展到南庄,再到周边的城镇,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陶瓷产区,佛山陶瓷也成为了全国的第一品牌标志。第二,近十年来,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大举往全国各地迁移,形成陶瓷产业基地多处开花的局面,而与此相伴随的是陶瓷产能的迅速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因此就可以看到陶瓷企业到了产能过剩的时代呢?
首先,我们来明确何谓产能过剩。在市场经济下的成熟行业中,供大于求可以称之为产能过剩。其实,适度的产能过剩是一种常态,供大于求是市场竞争必然的结果,因为企业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往往不能按照客户订单来生产,只能根据市场总体需求来确定生产量。另外,某些企业在局部的创新上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如果这种创新的产品没有一定的产量,那么这些企业的创新产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这种创新是可以模仿的,因此其他企业会在短时间内进行模仿,这样就会把这种创新的附加值或者原来增加的市场份额又打回原形,导致新的局部产能过剩。
我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周期性非常强的行业,波动比较大,有低谷期与高速发展期。而我国的陶瓷产业一旦产能上了新的台阶,扩展了新的生产基地以后,那么就不会因为房地产在低谷的时候把产能减少,因为陶瓷行业有滞后的效应。因此,在房地产陷入低谷的时候,陶瓷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样的产能过剩使得价格的竞争非常激烈,有的企业出现大量的停产,甚至出现关闭的情况,这是一种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当今,陶瓷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抗压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往往采取一种按照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来确定自己产能扩展的角色,但这样的扩展有一定的超前性,当房地产处于低谷的时候,按照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设置的产能与低谷时候的市场需求形成非常大的反差,这样也会折射出产能过剩。
以上所说的是局部产能过剩与周期产能过剩。那么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又指的是什么呢?在特定的价格下,企业的产品不能实现市场出清,就出现了产能不能充分利用的失衡的局面,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也就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采取两种最基本竞争策略,第一,开发新的、附加值高的、符合消费热点的产品,这样可以在产能过剩的局面当中脱颖而出,获得增长。第二,当做不到这种创新的时候,更多的企业只能选择价格竞争,当价格进一步下降的时候,需求就会有所增长,这样可能实现新的供求均衡。当整个行业的价格下降到企业无法覆盖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时,这时候在行业的盈亏平衡点,依然出现了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和产能闲置的情况,那么这个才叫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
目前,国家出台一些政策对产能过剩进行整顿。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企业微观和行业中观层面的产能过剩,而是宏观层面的产能过剩。这个宏观的层面就是说,整个行业成本没有反映企业财务成本之外的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我国陶瓷行业总体上一直牺牲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为代价,获得了成本优势。生态成本表现为企业把废气、废水、。音、重金属等排放到企业的围墙外,带来了对当地生态的水、空气、土壤的污染,直接影响到居民与后代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一种不良的外部性。社会成本表现在一些"血汗工厂"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微薄的收入,使得工人的身心受到摧残,而企业也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补偿,因此对当地的治安和秩序带来了一些问题,从而引发社会治理成本增加。
此外,还有一些工人远离家乡和家庭,没有履行到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孝敬父母,甚至疏忽了对子女的教养,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而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成本。也就是说,陶瓷产业长期以来是没有考虑到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使得他们的盈亏平衡点偏低。换言之就是他们的经营成本比较低,那么就使得价格降低,但如果我们把生态和社会成本加上去,整个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就会大幅的提高,在这种价格情况下,整个行业实现盈亏平衡的价格会大大提高,这样市场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产能就会出现严重的过剩。
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陶瓷行业肯定是出现产能过剩的。两种意义的产能过剩,从宏观视野角度来看,前者不是特别突出的,从后面来讲就会成为宏观的经济问题,所以国家是会出台政策的。实际上,佛山这几年强势的节能环保政策就是体现,我们一开始的对应措施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但从国家来看,节能环保不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强调低碳经济的时代,在国家资源约束非常紧的环境下,国家将转变发展模式作为基本的方针,节能环保与关注民生因此上升为国家的基本战略。我们的陶瓷企业对此要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并且应尽快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