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轻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环保健康——不锈钢材质制成品渐成水龙头未来趋势
2010-07-02

  “水龙头材质将会由不锈钢逐步取代铜质。”近年,不少行业人士纷纷提出这样的观点,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健康,一种更健康、更环保、可以100%循环利用的不锈钢材质水龙头将成未来的趋势。不锈钢水龙头是一个新兴的产品,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技术的成熟也必将越来越普及,并且抢占铜质龙头更多的市场份额。近期,笔者走访一些生产不锈钢水龙头的企业和部分销售该产品商家,了解目前不锈钢材质水龙头的情况。

  铜价上涨、铅含量易超标影响铜质材料应用

  不锈钢逐渐受国内企业关注

  水龙头的材质主要有四种,分别为铜质、PVC材料、铸铁、不锈钢等,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现代高档水龙头,大多以纯铜为主要原材料。而据专家表示,通常铜材以及青铜龙头铸件中铅的含量是4%-8%,水龙头若长久不用的话,内壁会产生绿色铜锈,里面存在的铅等物质可能释放到自来水里面,饮用含铅过高的水会引起铅中毒,不但会影响饮用者的智力增长,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而现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举世瞩目的世博会更是打出了“绿色环保”主题,中国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1,据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2010年开始将采用新的法律,将禁止所有含铅量高于0.25%铜管,这对铜质水龙头以后的生产及使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铜材价格昂贵,且价格起伏不定,去年至今一直呈上涨趋势,加上今年上半年产铜第一大国智利的大地震引发国际铜价波动,今年铜材料的最高价格竟达54.1元/公斤,令以铜材为主的五金卫浴企业头痛不已。铜材上涨,如果水龙头跟着涨价的话,会导致客户流失,不涨价利润空间窄小的OEM型企业又难以为继,这也促使不少企业开始进入不锈钢水龙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领域。由于不锈钢材质水龙头不含铅,且耐酸、耐碱、不受腐蚀、不释放有害物质,不会污染自来水源。无疑已经成为众多水龙头厂商开始关注的焦点。

  不锈钢水龙头加工制造有一定难度

  国内企业逐渐掌握不锈钢技术

  铜制品表面必须电镀,铜表面的最佳处理方法是电镀一层镍或铬,而电镀层视其电镀质量的优劣、厚薄,会逐渐剥落。快者一年、慢者3-5年间逐渐失去表面光泽、起麻点,最后电镀层剥落、露出铜锈。据了解,目前304以上不锈钢龙头表面不需要电镀(304不锈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铬-镍不锈钢,304指按照美国ASTM标准生产出来的不锈钢的一个牌号),它的表面只需要抛光(磨光)可将其不锈钢本色显现,并可持续保持银白色的光泽、永不生锈,不锈钢的硬度、韧性都比铜制品高2倍以上。

  据悉,国内多家五金水暖生产厂家早在3年前就开始研制不锈钢水龙头,但因不锈钢其硬度、韧性、溶铸和切削加工方面都比铜难度大得多,成本高。这些厂家要么尚未研制成功,要么已经放弃研制,要么只有一两个款式开发成功。在国际级品牌中,目前有汉斯格雅和华亿达等厂家生产不锈钢龙头,而广东开平地区现有生产不锈钢水龙头的企业有四、五家左右,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掌握了相关的生产研发技术。据开平市普赛克卫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灼坤介绍,早在两三年前其公司就一直专注于不锈钢卫浴产品的研发,普赛克也是水口第一家生产不锈钢水龙头的企业,现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但是随着不锈钢水龙头在终端市场的日渐受宠,不少企业都加大不锈钢水龙头的生产线投入。

     相关链接
    ·众专家全面解读LED照明产品标杆指数体系对
    ·环保健康——不锈钢材质制成品渐成水龙头未
    ·李沃:陶瓷生产在能耗方面是实现行业低碳发
    ·反倾销案不影响国内主流市场 陶瓷的价格涨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调研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
    ·国产缝纫机如何进入高端服装加工市场是行业
    ·回眸金融危机——中国造纸业的冬去春来现象
    ·我国蔬菜纸生产市场前景广阔 给纸业的发展
    ·家电连锁企业延伸产业链能否延伸利润 能够
    ·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文具等进入世博会 开启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18室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