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位女艺术家巴黎蓬皮杜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窥探女人的内心抢占男人的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女人,女人,还是女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200位女性艺术家的500件作品,占据了蓬皮杜7500平方米的展厅,给人的感觉却是五味杂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9年,有一群女人在纽约街头张贴海报,她们奔走呼号, “难道女人质问:只有脱光了才能走进美术馆?”据她们统计,现代艺术博物展览馆里只有3%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但83%的裸体艺术作品的主体都是女人们的丰乳肥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年过去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海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成为“elles@centrepompidou”展览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展览是100%属于女性艺术家的! tujian.org
在展品中,可以看到绘画、影像、装置、建筑图纸、家具产品,当然还有驻足半天依旧看不太明白的行为艺术。这些女人们看似大胆、张狂、不羁的诸多作品背后,观众依旧可以体会到一颗颗敏感、脆弱的心。 tujian.org
策展人CamilleMorineau表示,即使只提早5年,这个展览都无法完成,因为博物馆收集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太少。多亏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不断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大展,已经收集到的作品中有40%是在最近4年内购买的。CamilleMorineau说她们还将购买更多女性艺术家的作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举动并非独一无二,距离蓬皮杜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卢浮宫,它收藏有35000件艺术品,但目前展出的作品没有一件是女性艺术家的。对于一个专注古典艺术的博物馆来说,这样的情境算是正常,但法国人也小心翼翼地作着尝试。他们举办过一些短期展览,比如展出20世纪早期著名女性艺术家MarieD'Orleans的作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英国《卫报》报道,法国人大张旗鼓地推广女艺术家的作品,令英国人感受到一阵阵凉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正在展出的2300件作品中只有两位女性艺术家的4件作品;而专注于当代和现代艺术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作品中只有12%来自女性艺术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草间弥生的这个作品中,展现了她梦中的奇异植物。艺术家身下的植物根须,是用她睡床里拆下的弹簧拼合而成。2.这个穿婚纱的女人,身上爬满了婴孩,乳房处却是空洞。在NIKIdeSaintPhalle的这个作品里,婚姻和生育成了女性的桎梏。3.AgnesThurnauer的这个作品被摆放在展厅的入口处。“AnnieWarhol”?!这可不是拼写错误,而是她把著名的男艺术家们的名字统统女性化,也算是一种形式的示威吧!4.GhadaAmer用绣线勾画的作品,远看是很抽象的有色线条,凑近了仔细看,可以看到各种姿态的女性身体。5.LouiseBourgeois在她97岁时,用绘画和简单字眼,记录身体老化过程中,各个器官独特的感受。6.这是一件触目惊心的“牛肉干时装”。JanaSterbak制作的这件衣裙用料特别“讲究”,先是用血淋淋的生牛肉围裹在自己身上,然后经过了特殊处理才成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3下一页
知道多一点elles@centrepompidou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elles@centrepompidou”女性艺术家展览,是法国蓬皮杜中心最新推出的年度展览,展出200位女艺术家的500件作品。这些女艺术家分布在各个行业,包括画家、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雕塑家、表演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她们的作品更是多种多样,均为艺术中心的永久珍藏。“elles@centrepompidou”由法国著名化妆品牌伊夫·黎雪(YVESROCHER)资助,旨在帮助女性艺术家进入现代和当代艺术市场的核心领域。展出将持续到明年5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页123下一页

行为艺术家Orlan躲在裸体模型后面,模型上写着,“5法郎换我一个吻”,她想说的是金钱与性的关系么?参观者也在沉思。1977年的这个作品《艺术家之吻》是Orlan的成品之作。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蓬皮杜本身就是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它的主建筑物,外观看似被各式水管交缠而未完成的水泥建,整体建物包括地上7楼与地下两层,每层楼楼地板面积达7500平方米。馆内的设计乱中有序,以颜色来区分的话,空调系统漆成蓝色,水管则为绿色,电路系统漆成黄色,电梯与手扶梯则以红色表现,交织成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法国人来说,蓬皮杜最吸引人的不单单是艺术展览,而是中心的低层区是硕大的图书馆。那里的书品比较全,而且开架。很多青年学生习惯在那里温习功课,每到期末考试前,蓬皮杜都人满为患,甚至要排队等候。蓬皮杜顶层的餐馆也是城中时髦聚会的焦点,在那儿可以欣赏到巴黎大多数著名建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吉米⊙图/本报资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页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