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解读人才与奴才 ——中图社
2009-08-10

  解读人才与奴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维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读世界史书,读到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留下这样几句妙语,引起笔者浮想翩翩。他说:“我既要天才,也要奴才。人才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因而我的用人之道,是人才加奴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麦克·阿瑟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军界的传奇人物:他19岁进入西点军校,很快成为西点军校的精英,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磨砺后,重返西点军校并成为该军校最年轻的校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总统驻菲律宾的军事顾问,这几句关于人才与奴才论述,就诞生在这个东南亚岛国。当时,一个名叫艾森豪尔的军人,是他手下的爱将;在艾要被调走时,他舍不得让他走,但军令如山,又不得不服从——感慨之余,便与妻子说出他的用人之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妙!所以笔者为这几句话拍手叫好,深感天才和奴才这个话题,似乎不分国界和人种,地球上任何国家都存在着人才、奴才的变异与混合型的“二尾子”,以及在权力的刀锋之下,人才与奴才之间嬗变的群体。之所以产生嬗变,因为在权威人物眼里,人才虽好但不好使用,需要使其增加几分奴性,使用起来才能服服帖帖。这是一个方面。另外的一个方面,则是人才自身的变形瘦身,为了生存并追求仕途,自觉增加其奴性的因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不仅为人的智商分类,更为重要的是他一语破解了人世间沉浮的定律:不管你是蠢才还是人才,乌鸡与凤凰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凤凰因为不听使唤,可以坠地成鸡;乌鸡百依百顺,也可以飞天成仙。在冥冥人世间,演绎这个沉浮定律的,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尚方宝剑。我想:任何权贵都喜欢使用人才和奴才的混合体,因为这种类型的人物,既聪明才智过人能呼风唤雨、人才出于生存和向上高攀之需要,又具备像哈巴狗那般俯首贴耳的本能。不是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只有是人才的帝王,才会赏识人才。比如唐代李世民,在贞观之治年代,重用了奇才魏征为相。即使如此,李世民有时也烦魏征不断上书奏本,而称他为“多事之吏”。但是当魏征死后,他痛心疾首地哀叹“失一明镜矣!”这属于人才对人才的悲悯,在历史中极为罕见。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倒是出现过一位看破人世红尘、自我陨落的人才之星,他就是自摘了乌纱帽、到桃花源去寻觅自然野趣的陶渊明。前人书中,曾记载下他一个令人深思的细节:他进了桃花源之后,他不仅成了山溪边的酒翁,还渐成自酿美酒之习;在自酿自饮的过程中,曾用他的乌纱帽的纱翅,当作过滤酒浆的器皿,真可谓一首拒绝充当人才加奴才的千古一绝。对比之下,陶公挣脱官场中人才定律,似比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人才,更具有变异为奴才的前瞻智商。另一个可以与陶公媲美的,则是一个明代的穷困书生王冕,他与梦里中举的范进黑白对照:不但不想中举进士,还拒绝了明代开国帝王朱元璋召他进朝为官的圣旨,心甘情愿牧牛于田园。是他那支画牛的画笔,占据了他的精神全部?还是他心知肚明人才与奴才的嬗变定律,而拒绝了仕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留在国人头脑中典型的奴才肖像,常常是影视屏幕上的太监肖像。他面对龙椅上的圣上,总是千篇一律的跪姿,千篇一律的语言:“奴才请旨,皇上圣明——”当皇帝下达圣旨后,他谢恩也总是一个模式“扎——”的一声,然后领旨而去。这样的奴才肖像太直白了,其实自古至今,奴才的形象并非如此下贱——比如甘心给侵华日军当一号汉奸的汪精卫,尽管效力于日本人的鞍前马后,但还是西装革履趾高气扬,一副要续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架势。这属于甘心为强权为奴的写照。至于人才加奴才的历史典故,莫过于汉时的军师萧何。最初为了汉代江山,他曾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剧,以求贤能为打败项羽出力;但当大汉江山坐定,帝王刘邦和吕后连手要诛杀韩信时,萧何又充当诱使韩信进宫的说客,致使为大汉立下无数战功军事骄子韩信惨遭杀戮。萧何何以会摇身一变,史书上没有详尽的解析,但人才嬗变为听命奴才——即人才加奴才的事实,让后人感怀惊叹之余,看到了人才与奴才中间的界河,是有心桥相通的。后世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评说,此例亦能概括于其中!不是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才与奴才是个世界性的永恒话题。麦克·阿瑟只不过为我们打开了纷繁世界的一叶天窗。从这叶天窗里,我们即可咀嚼历史,也可以净化自我心灵。值得每个人才自问的是,在社会这个大磨盘的磨砺下,你到底是人才还是成了奴才?抑或已然变性为人才与奴才之间的“二尾子?人活在世上,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具有大脑的思维,而思维驱使的异同,即使人能退化成动物奴才,也可以让人永具独立思考精神的精英——当然,嬗变成“二尾子”的系数最大——这是麦克阿瑟的自白,对于全人类的启迪。

    上一篇:老舍的京味儿 ——中图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老舍的京味儿 ——中图社
    ·解读人才与奴才 ——中图社
    ·“网络作家”站到台前的意义——中图社
    ·季羡林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 ——中图社
    ·张颐武:季羡林先生的意义——中图社
    ·学者辞世与知识分子的诞生——中图社
    ·任继愈托名“科举”不是单纯“复古”——中
    ·金庸入作协折射出的“观念之变” ——中图
    ·作协也算有作为 终于当了回“娘家人”——
    ·注定只能在没有大师的时代里摸索——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