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林奕华:现代人的“关键词”——中图社
2009-08-10

  现代人的“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从波普主义诞生,加速了后现代主义降临,接踵而至的是虚拟世界的征服人类,“等待”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不可能”,方便、快捷才是现代人的生活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撰稿·林奕华 香港戏剧导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身为把“现代人”视作作品主题的戏剧人,寻找现代人生活的关键词是我的重要任务。有时候,灵感来自典籍,像《包法利夫人们》,原先只是在小剧场演出八场,观众人数不会超过三千人的“先锋戏”,2007年因参加“相约北京”主题活动而被大陆的制作人“发扬光大”,至今已演出超过六十场。同一出戏在香港并没有引起内地这样的热烈反响,我认为是两地对于文化词汇的感应度有所差异——前者认识福楼拜及他这本著作的年轻人,肯定比不上后者的多。再加上因读过原著而更能掌握它和改编戏剧(《包法利夫人》与《包法利夫人们》)之间的微妙:“们”是密码也是译码——这部以19世纪一个叫爱玛的法国乡村小妇人向大众招手的戏码,就差没叫做《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确曾后悔没给《包法利夫人们》一个更直接易懂的戏剧题目。只是后来回心一想,“21世纪戏剧”的重要指涉,岂不就是“人人都是”这四字?因为在无远弗届的影响下,很难有人能逃出传媒这现代如来佛祖的五指山。既然“人人都是人人”成为大势所趋,总不能每部戏都以它做创作的切入点吧——虽然在改编“中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什么是范达西?》时,我就把唐僧师徒四人分割成四个篇章:《人人都爱猪八戒》,《人人都怕孙悟空》、《人人都恨唐三藏》、《人人都看不见沙悟净》。“猪八戒”、“孙悟空”、“唐三藏”、“沙悟净”也是四个现代生活关键词——几百年前创作的故事书能流行至今,关键在于它的某些元素(主要是精神)仍像空气般在周围流动、传播。譬如说,在教育沦陷、价值观支离破碎的时代里,对于存在感的迷惘和追寻,正好可以通过“取经”这比喻,反映出四种典型态度。过往大多数《西游记》均是以孙行者做主角,我的版本却是把沙僧放在最重要位置——像美猴王般唯恐天下不知道它无事不能的张扬性格在现今社会已变成一种禁忌,取而代之,是把成为孙悟空的欲望压抑下去,来顺应平庸社会规条的普遍人格。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封皇封帝,只是不相信自己有能耐“大闹天宫”。在某种程度上,这便是“隐闭青年”文化的构成原因:无力,但充满幻想。于是把愈滚愈大的幻想石头推上山,路是步步维艰地走着,可一放弃,幻想便会与他同归于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悟净之所以任劳任怨,是他对自己没有孙、猪、唐三人对自己的幻想。只是如果他活在现代社会,我怀疑同一个人可会从腼腆、羞怯、不擅辞令、不懂表达情感的近似透明人,摇身一变成60年代一鸣惊人的波普大师安迪·沃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代戏剧经典中,《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作。我一直想排一出《等待沃霍》。这是两个重要的现代人关键词:“等待”和“沃霍”。自从波普主义诞生,加速了后现代主义降临,接踵而至的是虚拟世界的征服人类,“等待”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不可能”,方便、快捷才是现代人的生活指标。“沃霍”说过“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为名人”,意思是“人人都有被欲望消费”的机会。他不动画笔便“创造”了价值不菲的《金宝汤》,而罐头汤所象征的正是“实时”、“现成”——即如这系列丝网印刷的制作过程。沃霍如是预言了一个“人人都想成为罐头汤”的生存状态必将来到,届时,内涵相同的人将必须花尽心思以不同包装来争取注意,互比能够引起欲望的条件,以换取生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活得像一朵花,听上去很美。但花也有花的烦恼,它就是要等待风吹或昆虫帮它散播种子。不希望“等待”却又陷入“不能不等”的吊诡,谁说这不是现代人经常置身其中的“主动/被动”矛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连最近在香港闹得沸沸扬扬的“港男”、“港女”热潮也是上述矛盾的产物。源于一些香港男性和香港女性互相攻讦和谩骂的言论在网上流传:香港男人和香港女人真到了如此水火不容?是彼此各走极端,但又不得不互相依存?为了对这现象进行多方面探讨,在新戏《港女发狂之港男发瘟》中,我也是从八个关键词入手,分别是针对“港女”的“公主”、“物质主义”、“Cosplay”、“自私”,和针对“港男”的“电车”、“网络”、“沉闷”与“廉价”。主演詹瑞文便是通过表演在这八个词汇中找寻连接舞台与真实的戏剧语境,藉此对“港女为何发狂,港男缘何发瘟”进行社会与文化论述。

     相关链接
    ·林奕华:现代人的“关键词”——中图社
    ·中国艺术机构的多元化生存 ——中图社
    ·评论:金庸加入作协 可以“特殊”——中图
    ·遏制音像低俗之风靠什么?——中图社
    ·错把金山当土丘 ——中图社
    ·当代艺术能回归民间吗——中图社
    ·读书人的面子问题——中图社
    ·当下不良文艺现象的分析与批评——中图社
    ·当文学脱离苦难——中图社
    ·一百亿纪念一百年?——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