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秦秋)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主进行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5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持续进行了10余年,探讨并初步制定了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量化的评价标准,设计并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课题组专家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白芷、杜仲、三叶木通、肉苁蓉和人参等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结构发育学、栽培学、中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的方法,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保护策略。课题组专家确立了急需保护的5种中药资源类型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模式:野生种源不清的“种源保护”模式,珍稀中药资源的“种群保护”模式,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种植保护”模式,濒危中药资源的“新药源开发保护”模式,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的“生物技术”保护模式。上述5种保护模式涵盖了中药资源所需保护的类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