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方案经过多部门长时间的充分准备,终于与公众见面了。初看方案感觉实招少了点儿,理论多了点儿,有点看不懂。但可喜的是,政府对此方案采取了十分开放的态度,广泛集中民智。
应当肯定,此次医改方案理清了不少思路和原则。但在如何增加投入,切实体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上,方案还不十分明确,老百姓心里还没有“定心丸”。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的实践,对方案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与建议。
应明确政府投资规模。方案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就全国总体来讲,目前我国老百姓看病费用自付比例实在太高,全国平均在70%以上,尤其是农民,政府支付只占17%。如果在此次医改方案中,能明确政府承担比例的目标,老百姓就能够清楚地看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希望。
明确投入机制。由于医改涉及多个部门,首先必须明确投入主体,以免投入难以落实。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相应责任(也就是各级政府投入分担比例),将医疗卫生投入明确列入政府预算管理。还应当明确优先投入方向,确保投资效益。比如做好城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尽量控制特大型医院(床位2000张以上)的数量和规模,均衡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和浪费。对医院的投入根据医院的级别、性质和业务规模来区别确定。应保证所有公益性医院都有平等机会获得国家的资助,而不以医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明确投入立法和监管。应抓紧研究制定医疗卫生投资法,确保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有法律依据和约束力。另外,还应当成立独立监管机构,确保所有的资金都能落到实处,获得应有的效果。监管的重点应是: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效果。如果某医疗机构在获得国家投入后,在改善医疗质量和绩效考核方面未达到预期效果,就应当削减对其下一年度的投入,直至最终将这家医院关闭或进行产权转让,以促进医院不断深化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的改革。
(本报记者程守勤整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