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孟庆普□
“楼高了,路宽了,北京的变化挺大。”来自辽宁省鞍山市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巴福荣说自己一下火车,就感受到了北京浓浓的奥运氛围。作为九届、十届、十一届连续3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年初到北京开会是巴福荣近11年来的“必修课”。“最近5年,北京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说。
作为卫生系统的代表,巴福荣更关注卫生事业这5年来的变化。“5年前两会开完,暴发了非典。现在来看,这次传染病疫情,改变了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历程。”
以公共卫生领域为例,这场疫情过后,我国迅速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实现了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与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并将网络直报系统功能逐渐拓展至对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多种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等的监测,公共卫生安全监控体系日趋完善。另外,今年国家又将15种传染病纳入免疫规划,增加了对8种传染病的免疫预防,最近5年,国家还启动了针对重大传染病的多个免费诊治行动等。
卫生行政官员的理念也在变化。巴福荣代表说,应对传染病疫情或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卫生局局长绕不开的课题。5年来,她把自己当鞍山市卫生局局长的感受总结为4句话:第一句是“没有事的时候,你要去踅摸事”,看看哪里需要加强,就把工作做到哪里;第二句是“有事的时候,不要绕着走”,医疗卫生工作人命关天,遇事不能闪躲;第三句是“处理事的时候,一定要干脆果断”,早一点决断,可能就少一个人牺牲,损失就会少一些;第四句是“事完了,一定要好好总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联系采访巴福荣代表时,她正在完善自己带来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医疗急救、医护人员权益保护、免疫规划扩容等方面。她说:“有人担心,随着非典的远去,政府对卫生的关注又要淡漠了。希望这种担心不要变成现实。”她认为,尽管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但与人民的健康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政府的工作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