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评论员□
从2008年起,国家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增加,分两年达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配套补助80元,农民自筹20元。新农合基金的筹资水平不断增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人们把新农合的基金比作农民的救命钱。俗话说:“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有钱的日子要过好。”如何用好新增加的补助资金,把农民的救命钱用到刀刃上,正是我们要下力气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与上世纪60年代的合作医疗比较,新农合新就新在筹资机制上。新农合实行以政府资助为主、农民自愿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持相结合的办法筹资。中央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体现政府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很多人不明白既然政府主导了,为什么农民个人还要自己缴费呢?为什么不由政府设立一个基金解决农民群众的就医问题?这是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性质所决定的。农民享受合作医疗保障是要承担相应义务的,只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才能享有得到政府资助的权利。而且,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是有限的,只有让大多数人参加进来,才能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所以,新农合在制度设计上明确规定,除贫困人口外,对有能力的农户,应引导其自己出资参加合作医疗,引导农民养成自觉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习惯。即使在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也不应该由集体把农民应出资的部分包下来。经过5年的宣传和实践,大部分农民已经弄懂了新农合众人拾柴火焰高,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有的参合农民大病住院后拿到了两三万元的补助,让更多农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tujian.org
新农合制度建设初期,因为筹资水平低,只有30元,只能采取保重点、保大病的办法,也就是用十分有限的钱帮助最需要帮助的重病农民。但是,重病农民毕竟占少数,大部分得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农民没能受益。大部分人得不到好处,新农合就不可能长期稳定发展。现在,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翻了一番,要让农民缴费也翻番,就得让大部分农民都受益,多受益。从各地实践来看,让大部分农民多受益主要有三个办法和途径。一是降低门槛,抬高封顶。即适当降低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封顶线和补偿比例,适当控制当年统筹基金结余,大力提倡农民使用中医药,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比例。二是当地就医。能够在县、乡、村看好的病,应当鼓励农民在当地就医,从而减轻农民和新农合的负担。所以各地要提高县内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对到县以上和县外就医的,要加强引导,合理控制。三是门诊补偿。要适当增加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补偿,让农民早就医、早诊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健康体检,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
新农合制度建设初期,各地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最怕基金透支和崩盘,加上经办能力不够,很多地方靠人工核对大量住院清单,又怕报销过程中出问题,因此在报销环节上卡得比较严格。这种负责任的态度确保了基金安全,但也给农民造成了“报药费还不如省路费”的印象。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为了方便农民看病报销,各地普遍实行了定点医疗机构现场报销制度,使参合农民出院时就能拿到补偿的钱,及时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今后,要吸引和鼓励农民在更高水平上参合,就要继续在制度设计、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费用报销、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贯彻为民、利民、便民的宗旨,减少麻烦,多添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农合制度设计规定,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必须有农民代表参加,制订筹资和补偿方案必须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要让农民知道钱是怎么花的,明明白白参合。许多省通过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补偿费用公示、开通举报电话等形式增加新农合的透明度。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和筹资水平翻番,新农合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民更关心这些钱是怎么花的。实践中,有的省实行了代征机构、财政专户、财会制度、代理银行和工作规程“五统一”,建立了基金运行预警机制,有的省对违规行为实行严格的处罚。这些措施对鼓励农民参合大有好处,还要继续探索畅通农民投诉举报渠道,扩大农民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贪污、挪用、骗取农民救命钱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例坚决曝光。只有我们在各个环节的工作到位了,新农合才会大步推进、健康发展,亿万农民的健康才会通过新农合得到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保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