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备战甲型H1N1流感秋冬来袭 |
2009-05-20 |
|
□本报记者郑灵巧□
病毒不会轻易退出
5月8日,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研究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甲型H1N1流感走势图。该图来自美国CDC,根据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发病日期而绘制,上面清晰地显示了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值在向下走。
董小平说,目前还不能下结论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能力在下降,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流行病学观察,我们看到该病毒实际的传播能力并不像之前估计的那样高,或者说不像前3次引发世界大流行流感的传播能力强。但是作为一个物种,病毒一旦产生便不会轻易退出地球。而且,流感病毒是进化得非常好的病毒,它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德新研究员告诉记者,根据以往人类流感大流行的规律,疫情一般有3波,第一波疫情相对较小,第二波疫情扩大,第三波疫情逐渐减弱。本次疫情与以往几次流感大流行有所不同。到现在为止,该病毒和以往引起所有大流行的病毒不完全一样,最起码,其传播速度没有往次那么快。
李德新指出,病毒传播过程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与地域、环境都有一定关系。病毒在人体内生长,37摄氏度的温度对于大部分病毒来说是很合适的。而如果天气很热,病毒在体外不能存活,传播能力就会减弱。但流感作为呼吸道传播的病毒,传播的途径非常容易实现,传播能力还是会很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秋冬季是防疫重要时期
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规律,春夏交接之际有利于病毒繁殖与传播。李德新称,当下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但对于我国季节性流感来讲,这个季节并非是高发季节。在国家层面,我们已经在准备应对秋天可能出现的流感疫情。
董小平分析,今年秋冬季会不会形成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利的因素是,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极为便利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人类所有人群对于新变异病毒的易感性。有利的因素是,现在的医疗卫生救治手段、防控技术和防控能力与1918年流感大流行时相比,已经完全不同。1918年流感大流行造成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很大比例是继发性细菌感染所致,并非病毒本身造成。现在人类已拥有抗生素,各国政府也在世卫组织倡议下联手行动,人类不大可能出现像1918年那样噩梦般的流感大暴发。
董小平同时强调,在四季分明的国家,流感发病会表现出很明显的高发、低发时段。秋冬季是我国北方历年流感季节性流行期,适宜流感疫情发生与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会在今年秋冬季形成优势种群,传播范围是否拓展,都需要严密监测。现在是制订秋冬季流感防控方案的最佳时机,也是各疾控部门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的备战时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
据介绍,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流感防控研究。特别是在国际上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来,国家对中国CDC相关科技的资助力度一直在增加。诊断方法、疫苗研发技术储备,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董小平说,由于多年技术积累,本次疫情出现后,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迅速展开诊断试剂研发,成功制备出了快速检测试剂。其后,又与相关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合作致力于试剂标准化,近期内还会推出新产品,提供给更广泛的基层人员使用。我国的流感疫苗研发已有50多年历史,其技术研发路线已经非常成熟。2004年以来,科技部组织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展开疫苗研发。目前,中国CDC和北京科兴公司已经完成了该疫苗二期临床研究,效果非常好,现在已经作为国家的储备药品。此外,还完成了所有新型疫苗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注册审批路线。一旦获得世卫组织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就能够迅速组织研发和生产。这个过程会很复杂,需要有一段时间,包括必要的临床和动物学实验时间,但力争在拿到毒株后3个月至4个月内完成疫苗生产。
据悉,目前中国CDC与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和防控策略研究。
董小平提示,对于社会大人群来说,传统的防控传染病手段比接种疫苗更为适用。所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都可以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