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解伟
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新医改方案方案提出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医疗服务定价是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医改的实施,医疗机构管理者除了期待多赢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外,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加大对医疗服务成本管理的尝试和研究,为政府合理定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长期以来,医疗服务定价难的原因,在于医疗服务的供、需双方及物价等部门对医疗服务所承载的知识、技能、风险等抽象内容无法准确度量,在度量标准上存在分歧,因而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要来自医疗行业,即“量入为出”的原则。主张根据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及实践经验形成的投入量,以学历、职称、年资、医院级别、地区差别作为参照标尺,大致估算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这种观点认为:既然承认人力是“资本”,既然不同的人力资本存在“生产成本”的差异,那么成本高、能给患者提供更多“效应”的优质“资本”,自然有权力提出高于平均水平的报价,这是“优劳优酬”的合理要求。
另一种观点源于学术界,即“按绩付酬”的原则。要求综合权衡经济、效率、效益、质量等因素,参照与单病种治愈率、好转率、费用等平均指标的偏离情况、服务满意度等要素确定付酬标准。理由是“三高”(高层级、高职称、高年资)等外在条件与医疗服务的质优、价廉、高效、便捷等内涵并非简单对应关系。如偶遇医德欠佳的资深专家实施过度诊疗,患者不但没有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服务,反而会付出更多的货币、健康、时间等额外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这两种观点是“殊途同归”,都要求医疗服务的定价机制符合“价值规律”。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医疗服务的生产成本自然上涨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医改方案确定医疗服务实行分级定价,体现了对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的尊重和保护,是政策设计者和医患双方所共同期待的。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有关医疗服务成本的数据统计,而这些资料唯有医院提供的数据才真实可靠。所以,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这项工作,积极进行探索,配合医改成功推进和顺利实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