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医生有39.57%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24%认为“极为恶劣”;45.21%支持新医改,22.38%不了解。这是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今天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前几天,即将参加高考的表弟将我在医学院校读本科、读硕、读博十年所花费的求学费用、目前的工作以及收入的情况,同我的几位学了土木、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高中同学大致近况加以对比,学业优秀并一心想当医生的表弟彻底打消了学医的念头。
国内医生普遍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不满,不少人改行或者在找机会改行,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以及亲友的子女学医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抱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并非少数,而是绝大多数时,问题的根源就得从体制以及社会大环境中去找了。这份调查报告明白无误地显示:仅有7.44%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良好”,44.82%想放弃医师职业;91.9%认为自己付出与报酬不相符。其中,执业环境持续的恶化以及工作所得报酬和付出劳动不相符合,可以说是造成这种消极心态的最主要原因。
要解开这个恶性循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环是让医生按照其市场价值获得合理收入,并且让医生获得和医院博弈的能力。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个职业对知识技术以及各项素质的极高要求,更存在着极大的职业风险。这就要求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一定是社会中综合素质最好的精英人士。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很不容易,无论是从学习年限的漫长所付出的成本还是学习强度及难度上都比普通的专业大得多。给医生以高收入既有利于保证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高素质,也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只有让医生获得和医院博弈的能力,他们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抵制院方下达的一些不合理的创收要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已经出台并在一些地方试点的新医改方案中,以“技”养医、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保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公共投入等措施无疑都在传递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提高医生的合理收入、改善医疗环境。但是如何保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走样、见实效,则还需要几百万利益攸关的医务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积极的参与和监督。只有当好医生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得体面的回报,医疗环境才有希望得到根本的好转,社会、医务工作者、患者三赢的局面才有可能被造就。北京张海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