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洁
记者昨日从珠海市卫生局获悉,从去年12月起,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已联合开展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市民发现我市食肆等餐饮单位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请拨2264321举报。(2月19日《珠江晚报》)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居民公众的日常生活而言,可以说没有什么比食品安全更为重要的议题。既然如此,对于食品安全,无论给予怎样的重视,无论以怎样的力度去抓,其实都不为过。某种程度上说,珠海市公开"食品安全"的举报电话与举报方式,当然使得食品安全的投诉"有门",相比以往市民公众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或是受到了食品安全的危害,却投诉无门,或是即便投诉了也遭遇"踢皮球"的待遇,最终不了了之的情形相比,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不过,食品安全仅仅是让公众"投诉有门",显然还远远不够。毕竟,食品企业与餐饮饭店是否在制作食物时添加了非食用物质或滥用了食品添加剂,仅凭市民的肉眼恐怕很难识别出来。假如非要让市民公众吃出"结石",吃得"中了毒",市民已经成了受害者,才以自己的身体受损作为证据去举报相关食品企业和餐饮饭店的话,"亡羊"之势已然形成,"补牢"当然显得太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投诉有门",固然是个进步,但食品安全的保障,却不能全寄望于市民的举报,而更多还需仰赖于相关监管部门的深入基层餐饮和食品单位真正履行好监督检验的职责来,只有当好了食品安全的看门人,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真正有所保障,"祸从口入"也才不会屡屡上演。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