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防甲型H1N1流感社区传播 |
2009-07-28 |
|
□本报记者孟庆普张昊闫龑□ 北京:密织“网底”
随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和程序化,北京市近日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以防范疫情在社区流行传播,提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
“在北京,我们朝阳区需要健康监测人群最多,转运人数最多,外国人所占比例最大。”昨天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陈开红对记者说,朝阳区目前居住着北京市近40%的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人员,全区累计医学观察对象已超过1.2万人。
陈开红说,为防范疫情在社区流行传播,朝阳区确立了“群防群控,以社区为重点,强化属地责任”的防控策略,成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不同部门人员组成的行业协作团队、社区干部组成的属地团队。其中,属地团队作为“网底”,要“能找到人,能看住门,健康教育、健康监测、生活保障能完全到位”。属地团队负责对医学观察对象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调查,然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或地段保健医生对医学观察人员开展体温测量登记等健康监测工作。当医学观察对象和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时,要立即报告专业团队指定的联系人,采取相应医学处理。
强化流感监测、加强医院发热筛查工作是防范社区传播的另一项措施。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等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如发现发热并伴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人,医生应对其就地隔离,并及时通知“120”或“999”,将患者就近转运至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并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医院接诊室进行终末消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开红告诉记者,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始终存在,其隐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于目前国家对需要医学观察的人群没有强制性规定,一些需要观察的对象有时带病参加公众活动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朝阳区作为城乡结合部,有大量流动人口,其中多数又是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很差,也是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重点。
另据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潮白河畔的一家骨伤科医院正在改造,改造完成后将成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收治后备医院。此前,北京还新增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8家三级综合医院作为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定点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8家医院未来的任务,只是在院内感染性疾病科下设置隔离病区,收治部分甲型H1N1流感患者;如果患者进一步增多,将考虑启动这家位于潮白河畔的新建后备医院。改造中的该院拥有300多张床位,完全按照最新的传染病防控标准和治疗需求设计,改造后的首个任务是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甲型H1N1流感患者。
进入6月以来,北京市确诊输入性患者不断增加,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两家定点医院专门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隔离病区已逐步扩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治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常态工作。据悉,北京市卫生局医疗组还拟将机场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转送民航总医院和顺义区空港医院进行排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东:苦练“内功”
据报道,截至6月14日,广东省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突破40例,其中还包括全国第一例二代病例和第一例感染来源不明病例。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黄飞坦言,由于省内确诊病例数的增加和不明感染来源病例的出现,目前,广东省的防控重点已由针对输入病例的“围堵”逐步向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医疗机构对发热病例的筛查转移。
黄飞说,如果说“围堵”输入是“外功”,那从内部防控传播就是“内功”。修炼“内功”的重点在于加强社区防控,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社区感染病例,延缓和控制其向社区传播蔓延。
据了解,早在5月20日,广东省就将监测点从原来的8个市级疾控中心和1个省级疾控中心扩大到覆盖全省22个市级疾控中心,涵盖监测单位从61家扩大到82家。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采取联防联控,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和养老院等重点场所采取流感样症状监测措施和因病缺课监测,防止出现聚集性病例和疫情暴发。黄飞说:“该用的‘招数’都用上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些‘招数’发挥作用。”
广东省卫生厅应急办主任伍岳琦介绍说,该省政府专门拨出3400万元,用于购置“达菲”和消杀防护用品,做好应对疫情在社区暴发流行的准备。“现在,广东省储备的‘达菲’有1万人份,并且后续的药品7月将到位,药品供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一方面是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另一方面,还要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基本知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做到既保持必要的警戒又避免恐慌。”黄飞总结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