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一季度我国原料药鱼油进出口贸易呈现持稳增长的趋势
2010-05-19

 

一季度我国原料药鱼油进出口贸易呈现持稳增长的趋势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鱼油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近几年来我国鱼油进口和出口基本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保健品级鱼油产品的出口已经初具规模。

  一季度进口大增66%

  我国2005年以来鱼油进口量稳定增加,整体进口价格相对稳定在1100美元/吨左右。2009年,我国鱼油进口53443吨,平均进口价为1000美元/吨,进口金额为5480万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的鱼油进口数量与2009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了66%,达到9108吨,进口平均价仍稳定在1170美元/吨。

  目前我国鱼油进口主要是用于饲料添加剂或保健品的加工生产,其中用于保健品和药用级别加工进口的鱼油为6610吨左右,平均进口价为2460美元/吨左右。

  2010年以前,我国鱼油进口主要来自秘鲁、智利、越南、南非、毛里求斯和挪威,其中来自南美市场的鱼油占中国进口鱼油的88%。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从印度进口的鱼油数量大幅增加,达到3060吨,进口平均价为780美元/吨,这是我国首次从印度大量进口粗品鱼油,打破了南美鱼油粗品长期垄断中国市场的传统。

  我国进口的鱼油粗品绝大部分用于饲料添加剂,只有16%左右的进口鱼油用于保健品的加工和生产,这些相对高等级鱼油的进口主要来自秘鲁,平均进口价格在3500美元/吨,经过生产加工后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国为美国、中国香港、加拿大和越南,平均出口价在5600美元/吨,其中,出口美国市场的保健级鱼油产品占全部出口量的86%,我国保健级鱼油产品出口美国的价格平均为5000美元/吨左右,2008年达到8000美元/吨。

  出口量价齐升

  2009年我国鱼油出口量为4552吨,其中85%以上的出口主要是加工后的保健级鱼油产品,出口平均价为7000美元/吨左右。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的鱼油出口数量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达到1271吨,出口平均价为6820美元/吨。由此可见,在整体价格平稳的基础上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预计这种产销两旺的态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有所延续。

  从图1、2可看出,2003~2005年,随着海洋资源的逐步匮乏,初级鱼油粗品的进口价格逐步上扬,由于我国初级鱼油粗品提炼技术尚不成熟,造成我国保健级鱼油的出口价格在这期间逐步下滑。从2006年起,随着分子蒸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产鱼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DHA和EPA的活性物质含量可达70%以上,主要理化标准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此,我国保健级鱼油的出口价格逐年稳步上升,2009年出口金额达到3090万美元,同比增加44%。

  亟待提高加工提炼水平

  在我国鱼油产品进口比例中,外商独资企业占38.5%,私人企业占33%,国有企业占17%。而出口主要是以三资企业为主,占我国鱼油产品出口的79%,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的出口比例只占20%左右。三资企业出口中,进料加工贸易占44%左右。国际鱼油的终端消费市场仍然掌握在外商手中。

  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鱼油生产企业的加工提炼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外药用级鱼油价格可以达到每吨几万美元,而我国保健品级鱼油产品的出口价格目前仅为7000美元/吨。国内鱼油生产企业只有继续加大对提炼加工的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自主的品牌,才能使我国的鱼油出口贸易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上继续发展。

     相关链接
    ·一季度我国原料药鱼油进出口贸易呈现持稳增
    ·上海成立了内地首个儿童多动症诊治中心为小
    ·我国氨基葡萄糖市场发展良好 孕育着勃勃生
    ·我国将从严格审评审批等五方面监管保健食品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建议加快学生营养
    ·青梅类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下游产品开发
    ·宁夏省银川市规定患重病可支取住房公积金救
    ·山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异地转诊措施方便群众
    ·气候环境推高哮喘用药曲线 氟替卡松一波三
    ·北京发布居民健康白皮书 北京人血压全国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18室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