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田雪莲 刘振国)12月15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落户“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埃德伦博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为研究中心揭牌。汪民担任第一届理事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越南、瑞士、波兰及中国的地质学家共同见证了这件国际地学界的大事。据悉,该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地球科学领域设立的第一个国际二类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岩溶科学研究促进岩溶动力学的发展,搭建科学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岩溶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恢复以及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汪民作为理事会主席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并与埃德伦举行了会谈。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2009年工作计划,推选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所长姜玉池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国土资源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官员、地质学家共16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 tujian.org 汪民表示,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将为开展岩溶研究国际合作,搭建岩溶科学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对岩漠化综合治理方案的认识,促进全球岩溶动力学理论创新和岩溶地质环境科技发展,为岩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岩溶分布面积广泛,发育完好,类型多样,在国际上具有典型性。该中心落户桂林,不仅能保证中国科学家为国际岩溶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还将为促进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将按照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协定,支持研究中心的发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从提出建议到申报成功历时6年,2007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大会通过关于在中国建立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决定。今年2月,国土资源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在中国桂林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协定。根据协定,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将通过科学研究、出版活动和国际合作促进岩溶动力学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为世界各地有关机构搭建岩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科学信息交流平台;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技术信息和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网,提供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全世界各大陆岩溶面积总计达2200万平方公里,涉及40多个国家、10亿人口。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欠发达的经济状况,成为全球最贫穷的地区。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碳酸盐岩面积达34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强。从温带到热带、从半干旱到湿润,由于岩溶类型发育齐全,因而我国被公认为全球“天然岩溶档案馆”。中国科学家在岩溶科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果,为国际岩溶中心建在中国奠定了良好基础。自199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已成功实施3个岩溶科学领域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他们将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引入现代岩溶学,建立岩溶动力学理论,得到国际岩溶学术界的认可,在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和水资源等领域为国际岩溶学术界共同解决全球岩溶地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重建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由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和组织实施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及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不仅在国家发改委制订《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而且有关岩溶地下水和石漠化整治方案以及因地制宜开展的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解决了15万人饮用水、10万多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及桂林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挂牌仪式。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