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优补劣”的背后存在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2001年至2006年,国家向各地下达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20个,预算总额已达到297.9亿元。而“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把眼睛只盯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这块肥肉的争取上,而对加强项目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考虑不周”
在今年上半年对全国抽查耕地占补平衡基础上,国土资源部最近决定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行工作,以堵住各地出现的耕地“占优补劣”行为,保住18亿亩耕地底线。
最近,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时,实行新的补充耕地方案。其具体步骤是:确定被占用耕地等别,评定补充耕地等别,查找等级折算系数,确定补充耕地面积。
新举措背后是,2006年度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并不乐观。
2007年1月至6月,国土资源部组织抽查了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6年度建设用地项目的耕地占补情况。结果显示,9省(区、市)低于全国抽查总合格率。另外,从全国情况来看,补充耕地的数量总体上平衡有余,但质量方面和项目管理方面工作较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很多地方补充耕地分布在交通偏远、不便耕作、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或有生态障碍的地方,农田基本条件较差,耕地质量不高;不少地方还出现抛荒现象,补充的耕地普遍缺少后期管护。”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潘明才日前表示。
“占优补劣”的背后存在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把眼睛只盯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这块肥肉的争取上,而对加强项目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考虑不周。”一位中国土地学会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直言。
中央每年对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巨大。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01年至2006年,国家向各地下达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20个,预算总额已达到297.9亿元。
为堵住耕地占补中的漏洞,去年8月国土资源部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耕地占补平衡开始由“区域平衡”细化为“项目平衡”,把占补平衡由以前的总量控制精确到图斑上,实行以项目为单位,一对一、实打实地考核。
近期,国土资源部又要求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制定耕地等级折算系数表,同时要求这30个省区市提交“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的建议”。
“折算系数验证分析表明,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的现象。运用等级折算系数,可以用增加补充耕地数量来解决质量不高的问题,保持耕地生产能力平衡。”潘明才说。
华中某省按照编制完成的等级折算系数,对该省2005年共256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163个补充耕地等级低于被占用耕地等级的建设用地项目。
潘明才强调,在条件成熟时,将按等级折算纳入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到那时,建设占用耕地在补充耕地后就可达到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实现真正的平衡。
不过占补机制的完善,针对的只是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内的建设用地项目。而目前大量耕地被占用却是由于非法建设用地所致。
前述中国土地学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土资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各地违法违规用地,其中,地方政府和涉及地方政府的案件虽占20%,但涉及违法的土地面积占80%。“而违法违规用地,也就谈不上进行耕地占补平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