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土资源部抽查建设用地耕地占补 九省区未达合格线
2009-05-25
“占优补劣”的背后存在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2001年至2006年,国家向各地下达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20个,预算总额已达到297.9亿元。而“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把眼睛只盯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这块肥肉的争取上,而对加强项目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考虑不周”

  在今年上半年对全国抽查耕地占补平衡基础上,国土资源部最近决定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行工作,以堵住各地出现的耕地“占优补劣”行为,保住18亿亩耕地底线。

  最近,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时,实行新的补充耕地方案。其具体步骤是:确定被占用耕地等别,评定补充耕地等别,查找等级折算系数,确定补充耕地面积。

  新举措背后是,2006年度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并不乐观。

  2007年1月至6月,国土资源部组织抽查了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6年度建设用地项目的耕地占补情况。结果显示,9省(区、市)低于全国抽查总合格率。另外,从全国情况来看,补充耕地的数量总体上平衡有余,但质量方面和项目管理方面工作较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很多地方补充耕地分布在交通偏远、不便耕作、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或有生态障碍的地方,农田基本条件较差,耕地质量不高;不少地方还出现抛荒现象,补充的耕地普遍缺少后期管护。”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潘明才日前表示。

  “占优补劣”的背后存在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把眼睛只盯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这块肥肉的争取上,而对加强项目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考虑不周。”一位中国土地学会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直言。

  中央每年对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巨大。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01年至2006年,国家向各地下达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20个,预算总额已达到297.9亿元。

  为堵住耕地占补中的漏洞,去年8月国土资源部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耕地占补平衡开始由“区域平衡”细化为“项目平衡”,把占补平衡由以前的总量控制精确到图斑上,实行以项目为单位,一对一、实打实地考核。

  近期,国土资源部又要求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制定耕地等级折算系数表,同时要求这30个省区市提交“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的建议”。

  “折算系数验证分析表明,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的现象。运用等级折算系数,可以用增加补充耕地数量来解决质量不高的问题,保持耕地生产能力平衡。”潘明才说。

  华中某省按照编制完成的等级折算系数,对该省2005年共256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163个补充耕地等级低于被占用耕地等级的建设用地项目。

  潘明才强调,在条件成熟时,将按等级折算纳入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到那时,建设占用耕地在补充耕地后就可达到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实现真正的平衡。

  不过占补机制的完善,针对的只是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内的建设用地项目。而目前大量耕地被占用却是由于非法建设用地所致。

  前述中国土地学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土资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各地违法违规用地,其中,地方政府和涉及地方政府的案件虽占20%,但涉及违法的土地面积占80%。“而违法违规用地,也就谈不上进行耕地占补平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