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手段 土地调查的重要支撑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系列解读之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上查、地上看、网上管”,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土地管理领域的全方位应用,为准确、高效地开展新一轮土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臻成熟,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已经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进步,使土地信息的获取、存储、更新、传输和共享服务手段更趋完善。专家指出,利用现代科技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高保真”已经不成问题,大规模开展现代土地调查的技术力量和装备已经具备。
必要的技术手段是保证土地调查成果质量的先决条件。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只采用了部分遥感和地面调查技术,以手工操作为主,成果以纸介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给每年的变更调查带来很多不便,许多地方的图纸经过多年变更,负载量过大已无法再变。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每年在变更调查上耗费了很大成本,但成果差强人意,难以保证图、数、实地一致。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迫切要求摒弃传统落后的调查手段,充分利用现今成熟的高科技手段,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城乡每一块土地的状况,实现土地基础数据的充分共享,为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服务。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快速更新机制。《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信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并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充分运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PS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手段,变土地调查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跟踪监测。专业人士指出,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动态、重复探测、成像周期短等特点,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的变化,为大范围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全面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
不同于以往土地调查偏重于土地利用现状的掌握,新一轮土地调查不仅要摸清土地家底,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建立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影像库和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国家及时掌控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的目标。在整个土地调查过程中,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是全方位的。首先通过统一购置遥感影像,制作地方调查基础底图,保证基础底图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其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相结合的手段,对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进行全面检查核实,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将土地调查成果按照“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模式,实现全国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土地信息的快速上传、快速分析和快速统计,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实现土地调查统计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公开化,同时,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加强对各地土地利用状况的跟踪监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