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广州黄埔区将军山物流园区,前期建设正在紧张进行。这原本是7个废弃的采石场,通过炸平山包、回填矿坑、平整土地,连成了一片100多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
这种“腾笼换鸟”,盘活闲置用地的做法是广东近年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的写照。“十五”期间,广东GDP每增长亿元消耗新增建设用地223亩,同比减少52.6%。去年,全省GDP每增长亿元消耗新增建设用地更降至180亩,比2005年又减少了18.8%。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三来一补”,到90年代的电子信息产业,再到新世纪装备、汽车、医药等高附加值项目的先后落户,广东一面感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一面体会着用地量猛增新添的窘迫。1996年至2005年10年间,全省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40多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由0.7亩下降为0.48亩。预计今后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仍在35万亩至40万亩左右,但农地转用指标不能满足一半需求。
着眼现实,广东转变昔日上项目首先考虑新占耕地的思维,采取“易主、易用、易权、易位”等多种措施,置换、调整现有占全省存量建设用地76.8%的闲置土地。珠海几年来共投入资金52.5亿元,改造城中村21个,腾出城市建设用地150多公顷;惠州规划逐步盘活5万亩闲置土地,满足未来5年全市建设需求。
放眼长远,在土地卖方市场态势愈加明显的背景下,广东提高用地准入门槛选商选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禁止性项目、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别墅项目、高尔夫项目,不予报批用地,从源头上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广东制定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把国土资源部规定的5等细化为10等,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4项构成。
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说,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把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解决资源瓶颈的根本出路,坚持成本体现补偿、价格反映稀缺的原则,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遏制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利益冲动,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赖伟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