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首何厚铧3日表示,澳门今年稍后将开始公开拍卖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同时宣布澳门从今天起将暂停置业投资移民计划。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何厚铧在澳门立法会表示,政府将把一些合适地区的土地公开拍卖,用于建设住宅楼宇,以杜绝官商勾结的批评。然而,此项计划不包括用于建设赌场及酒店项目的土地。这些地产项目是带动房地产业蓬勃的动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澳门的土地政策规定,土地应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出售,例外情况须经特首批准。然而,自澳门于1999年回归以来,仅有一块土地是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卖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据中新社澳门4月3日消息称,何厚铧指出,公开竞投住宅用途的土地,可能会令房地价进一步飊升,将来亦有机会出现更多的澳门以外的财团持有澳门土地。另外,何厚铧说,在土地法未完善检讨和修订前,短期内将设立城规批地小组。他又表示,修订溢价金的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相信今年中可以订出旅游用地的溢价金新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认为,此消息,对于想通过购房计划向澳门移民的内地人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澳门曾因为土地问题而频频曝出官员贪污事件。据《香港商报》报道:2006年12月6日,澳门前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因涉嫌重大受贿及洗黑钱罪名被监押候审,警方在行动中仅搜出的现金就达1亿澳门元之多。这是澳门回归后,高层官员所涉的首宗大案。欧文龙案发前所司的运输工务司辖下包括了土地工务运输局、地图绘制暨地籍局、港务局、邮政局、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房屋局、电信管理局、环境委员会、民航局、能源业发展办公室等多个机构,并统领土地委员会、交通咨询委员会等咨询组织。根据特别行政区的组织法,司长在土地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施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是因为澳门土地管理属于‘肥缺’,又疏于监管,难免会漏洞百出。2004年,澳门沉寂长达10年的房地产业终于复苏,在澳门特区政府推动旧区重建的政策下,泡沫经济时遗留下的‘烂尾楼’开始成为开发商争购的‘抢手货’,许多楼价当年翻倍。在仅有28.2平方公里的澳门,土地成为备受追捧的宝贵资源。而政府的批地和土地溢价金政策却长期受到诟病。仅2005年以来,多位立法会议员都就此问题多次提出过质询,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关注。2005年3月,议员区锦新就政府以低于市场价格和不公开竞投的方式将林茂海边大马路一幅地皮批给一间私人公司向行政当局提出书面质询。区锦新指出,在2004年2月,一幅同样位于林茂海边大马路的土地公开竞投时,一间私人公司以高出底价三倍的价钱即六千七百多万澳门元(1港元约合1.03澳门元)投得,表明发展商对这一区的土地发展具有信心。他质疑,当局采用不公开竞投方式将土地批给私人发展商是否存在行政失当,政府批地的准则何在,同时也导致政府库房减少收益。2006年3月,区锦新在立法会再次提出批地质询。政府于1993年批出黑沙环新填海区近东方明珠的一幅6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为工业用地。现在,那里将是港珠澳大桥的未来落点,商机无限,获承批者便以澳门‘工业竞争力逐渐丧失’为由,申请将原来的工业用地转而作商住用途。结果是政府顺应要求,容许改变用途,黄金地段仅补地价9亿多澳门元。而如果以澳门特区政府成立以来惟一次经公开竞投的土地价格作指标计算,1000平方米值6000多万,6.8万平方米土地价值应逾45亿澳门元。有议员则在今年6月的书面质询中敦促政府审查、纠正在批地中涉嫌利益输送的行为。他指出,土地批给应采用公开竞投程序,让所有投资者有竞争机会,但特区成立以来,只在2004年有一次是以公开竞投方式批地。 tujian.org
澳门近年来涉及土地交易的贪腐案件也时有曝光。2003年10月30日,澳门廉署将一宗涉及港币6300万的怀疑土地购买诈骗案移送检察院侦办,案中一名公务员怀疑以不正当手段诈取近400万港元,另两名公务员怀疑在评税过程中故意调低土地价格1000多万元,致土地少纳税金70余万元,二人则从中获得利益。2004年6月,一宗涉嫌在娱乐场所发牌程序中行贿受贿的案件与土地工务运输局的两名主管人员有关。戏剧性的是,12月1日,即欧文龙东窗事发前的一周的特首施政答问大会上,澳门立法会议员还一再质疑批地政策,而欧文龙则对此作出答覆。有议员在质询时指出,澳门土地政策有三大监管漏洞须堵塞——包括公开卖地太少、溢价金定得太低,以及立法会无权监管政府工程。议员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13幅政府接纳补地价以改变用途的土地(87万平方米),估计总地价即达620多亿元,平均每平方尺约6688元(未计地积比率),但政府收取的溢价金总金额却只有53亿元,不足实际地价的十分一。议员张立群也关注到此类问题,他建议政府明年制订批地法例,增加向公众发放批地消息的透明度。而欧文龙当时对此的答覆是,当局会建立明确的机制,令土地法和土地溢价金的计算方式更容易令市民明白。政府土地批给是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考虑长远发展需要,会通过审慎的批给依法公平处理。显然这种答覆不足以打消议员的疑虑。有议员指出,澳门土地资源稀少,但却有不少土地长期荒废,这些土地大都名花有主,只是获批者长期占而不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澳门的‘圈地运动’盛极一时,有权势者、亲近权力者纷纷向政府拿批地。而获得土地的商人不少都待价而沽,伺机从中牟利,并没有进行开发。他认为,若现行《土地法》确实存在漏洞,令土地承批者可以长期占用土地不作发展,而又存在太多的阻碍政府收回土地的因素,《土地法》便应作修订以堵塞漏洞。行政当局对此应有所计划和安排。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此看来,澳门的土地改革《土地法》已迫在眉睫。如今澳门特首何厚铧宣布今年稍后将开始公开拍卖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以抵制官商勾结。笔者认为:走市场化应该就是澳门土地改革必然之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