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土地违法花样翻新 用铁腕把牢土地“闸门” |
2009-05-25 |
|
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发现,土地违法花样翻新、执法不够严等问题依旧———
我省各地采取积极严格土地管理,有效遏制耕地大幅减少的势头,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持平有余。但是,严把土地“闸门”的任务仍很繁重。14日至18日,记者随省人大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组赴达州进行了明察暗访。
安置≠安定
迁得出,是否安得稳?省人大执法检查组每到一地,首先检查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状况。
走进年初投产的国电深能华蓥山发电厂扩建区,只见穿着崭新制服的保安们年龄都偏大。“这些都是周边被征地农民。被征地群众中每户都有一人在电厂务工,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电厂负责人说。
电厂组建的劳动服务公司和320位失地农民签订合同,安排他们从事环卫、绿化、卸煤等工作。在电厂做保管的彭开华告诉记者:“公司为我们交纳了养老保险,满打满算每月有800多元收入。”
检查组在多次和被征地农民座谈、走访中发现,虽然各地安置补偿基本到位,但个别地方征地后对农民生计少有过问,农民基本靠自谋职业,部分农民对日后生计表示担忧。
“安置不等于安定。”检查组希望各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一定要带着感情,切实帮助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当前,尤其需要解决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偏低、社会保障和农民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警惕土地违法主体多元化
为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检查组兵分两路,在明查的同时,派出暗访小组。所到之地,都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越权批地、批少占多、未批先用、批甲占乙、以租代征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有的甚至利用新农村建设名义打“擦边球”。
省国土资源厅法规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利益主体却不少。目前,我省基层土地违法主体多元化,除个人和企业外,村组集体参与土地违法的案例也不少,甚至本该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有时也成了土地违法的主体。
这次的暗访对象大都来自群众举报,检查结果证实举报问题基本存在。检查组指出,任何违法主体都不要有侥幸心理,不仅人大在行使监督权,广大人民群众也在密切关注。
执法还需铁腕 2003年到2005年,我省在国土动态巡查中共发现违法行为15403件,制止13007件,挽回经济损失3亿元。然而,随着土地“闸门”控制加紧,土地违法案件不断花样翻新。执法更需铁腕。
检查发现,一生产性企业虽然是在特殊背景条件下迁建的,但没有办理用地手续,本属违法行为,而地方国土部门历时两年也没有办结该案。随行检查的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当即批评其执法软弱。 tujian.org
某工业集中区内企业存在超占乱占、以租代征行为,当地国土部门称已对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但检查组认为,决不能以罚代法,该补办手续的要补办,不符合规定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
“这些都暴露出执法还不够硬。”检查组认为,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来说,一是没有坚持依法行政,在地方发展和土地政策发生矛盾时不敢逗硬;二是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
一位基层国土工作者向记者道出苦衷:“虽然国土系统的人事权垂直管理了,但财权等都在地方,办事都较真,难呀!”对企业、个人土地违法,基层国土执法部门还能理直气壮地查,但对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违法往往久拖不决。
走节约集约用地道路检查组发现,个别干部对国家土地政策和相关精神还没吃透,仍然把土地从严控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一位地方干部在汇报土地问题时抱怨:“存量本来就少,现在又管得太死,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都等米下锅,压力很大。”
针对这种认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敬中春说:“占地多不一定就发展好,占地少未必就发展慢。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土地管理法上来,统一到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省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随行检查的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关键是要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其中工业用地要采取提高投资密度等硬性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展肯定要占地,但前提是合法。”检查组强调,各级干部必须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把土地供应“闸门”;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用地的意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