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万亩,一个诱人的数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自全国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座谈会上的两组数字表明:“十五”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国补充耕地2140万亩,而同期建设占用与灾害损毁耕地面积为2022万亩,补大于失;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2.01亿亩,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约9000万亩,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5%。土地开发整理特别是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转化为现实,无疑会有效缓解耕地严重短缺带来的瓶颈约束,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去2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大量耕地也随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整理,有效地缓解了这种状况,通过加大对现有耕地的投资建设力度,对田、水、路、林、村加以综合整治,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农村面貌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期末要确保全国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这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规模,并不等于任何条件下都不允许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平稳发展,还需要占用一部分耕地用于非农建设。为了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的同时,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加大补充耕地和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的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土地整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少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由衷欢迎。前不久,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六项重要措施,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开展土地整理,推动各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广大农村面貌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综合效益,但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一些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重项目申报、轻项目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项目不能如期竣工和验收。一些项目建设质量不高,达不到规定的水准。一些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严格。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目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补充9000万亩耕地的前景,十分诱人。但要把可能变成现实,还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各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开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新局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