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一五”,带给人们的并不全是好消息。国土资源部一项权威预测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工业粮食”之称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必将更加严峻,资源约束替代资本约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容回避。
“十五”期间,虽然我国在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重要矿产储量下降。虽然近些年我国重要矿产的储采比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国内矿产资源的可供性有所提高,但部分矿产开采强度的加大,储量消耗过快及地质工作投入相对不足和找矿难度增加,使一些重要矿产储采比不增反降供需缺口加大。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可以或基本可以保证需求的日渐减少,石油、铁、锰、铅、钾盐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
二是部分矿产开采规模不断增长,与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不相适应。2000年~2004年,我国石油、煤炭、钢、铁矿石和精炼铜产量分别增长了7.4%、95.8%、130.2%、39.7%和50.3%,而消费量分别增长29.5%、50.2%、141.8%、94.2%和69%,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开采生产能力的增长。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下,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高耗能产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导致煤炭、铁矿、铝土矿、水泥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的消耗和需求急剧增加。钨、锡、锑等我国重要的优势矿产资源,由于一些地方和企业片面追求局部和短期利益,不断扩大开采规模,生产失控,没有对出口优势资源实行限产保值,不能发挥优势资源的最大效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够合理,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不相适应。我国现有矿山中,大中型矿山仅占全国矿山总数的1.3%。矿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源环境问题多。另外,上游产业产能逐渐衰减,下游产业“过热”,采选冶比例失调,一批大中型矿山逐渐进入中晚期,资源枯竭,产能闲置,产量锐减。
四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布局不均衡,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东、中部地区一些重要矿产的储量急剧减少,难以维持高强度的开发。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但地质工作程度低和有效地质勘查投入相对不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替区形成难度大。此外,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效率不高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