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工业用地:五年要“省”出6个静安区 |
2009-05-25 |
|
落户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丹麦英特尔乳品公司,原本打算购置10万平方米土地扩建厂房,但最终没新增一分地,而是通过在原地改建,实现了扩产。类似改建、加层,“借地升天”的做法,眼下在上海工业区流行起来。最新规划显示,未来5年,上海在工业用地方面,要“省”出相当于6个静安区面积的土地。 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上海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探出一条“节地型”工业新路,21日,上海市公布了一系列用地政策,为工业用地评估和联合会审提供标准和量化依据,新出台的“上海市工业用地导则”明确,今后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将不再供地,而是鼓励进入标准厂房生产。工业项目新建厂房容积率必须达到0.8以上,其中都市型工业园标准厂房容积率要达到1.2以上,建筑密度不低于35%。未来5年,上海新增工业投资项目的投资强度将从目前的20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30亿元/平方公里。 在“用好增量、优化存量”土地方面,未来5年内,上海将着力减少全市零星工业用地50平方公里左右。“上海市最小的区静安区的面积是8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省出’了6个静安区。”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与此同时,上海还将淘汰劣势企业3000到4000家,“腾出”30平方公里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今年上半年,在调整整合250个零星分散工业点的基础上,全上海已有462家企业调整、搬迁和歇业,腾出土地4000多亩。 此外,上海市还出台了《产业用地指南》、《工业产业导向及布局指南》等产业配套文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业用地标准和体系。 记者了解到,在发展“节地工业”的指引之下,“借地升天”正在成为上海工业区的现实选择。国家级加工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现在基本已无土地可供。但他们找到了对园区土地进行“二次革命”的办法,以解决企业用地之需的深度开发路径。路径之一是充分利用了区内零星分散和边角料土地,建立新型厂房和定制厂房来吸引高新项目,路径之二是利用现有土地和厂房,向空间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增资增产不增地”。2005年1到7月,区内增资企业达24家,累计增资额8.4亿美元。丹麦英特尔乳品公司原本打算购置10万平方米土地扩建厂房,后经比较,在原地进行改建和扩建。华仕德公司最近增资则采用在现有厂房的基础上再加建一层,来扩大生产。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在搞工业一定要转变思路,“节地型”工业并非是死路一条,“借地升天”就是推进开发区“零资源找商”,提高综合产出效益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