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充分认识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尽快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科学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上来,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国土资源管理各个方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穿这次会议的一条鲜明的主线。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规划编制、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纵观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形成一条清晰的红线。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正确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制约矛盾的根本途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规律,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更为凸显,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资源瓶颈约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我国GDP已经达到1.65万亿美元,煤、钢、电、油等主要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有人说,到2040年,我国的产煤量要达到30亿吨至32亿吨才够用。事实上这个目标几乎不可能达到,即使达到了,也是一场灾难。去年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入国,按照现在的能耗增长推算,将来我们的石油供需矛盾会更加尖锐。我国人均耕地和可利用土地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在持续减少。过去8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1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从1.59亩减少到了1.41亩。一些行业、地区无序和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大量存在。上一轮规划确定1997年—2010年全国建设用地净增面积不超过180万公顷,但到2004年建设用地面积实际净增237万公顷,突破控制指标约32%。全国有9个省市已经提前用完2010年的用地指标。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面临巨大压力。我国淡水资源虽然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居世界第109位。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就有110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资源相对不足日益加剧的形势,如果再不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对国土资源工作给予切切关注,《建议》的每个部分都涉及国土资源工作。《建议》深刻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后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作出的清醒判断。《建议》为国土资源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强调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土地、矿产和海洋等国土资源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五中全会精神办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工作,一定能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矛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学习好。要把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学好文件,吃透精神;要紧密联系实际,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研究部署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明年的国土资源工作。编制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是关系国土资源事业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正如孙文盛部长日前在动员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时所提出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等国土资源领域各类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切实将《建议》中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我们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开创一个国土资源工作的全新局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