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万亩土地待"开垦" 成都还有节约用地空间 |
2009-05-25 |
|
经济总量占全省1/3,外资项目占全省1/2,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能满足用地需求量的一半左右———有人说,成都已开始“闹地荒”。
成都,究竟还有多少土地?近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成都90万亩未利用土地待“开垦”;1999年以来征而未供的存量土地可利用的近3万亩,其中可安排为工业用地的有7900余亩;8000余亩闲置土地可重新利用的至少4000亩。
但不管还有多少土地,节约用地都是发展的不二法门。种种迹象表明,在成都,一场围绕土地解困的经济变局已然发端。
农村:集中居住,成片整理
据统计,成都市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60万亩左右,主要包括农村建制镇和居民点用地、农村范围内的独立工矿用地以及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中,面积最大、最有潜力可挖的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占地146.8平方米,总面积达140万亩,与现行该市人均30平方米的农村宅基地标准相比要高出许多。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有很大的用地空间。
去年以来,成都在全市范围内试行了“集中居住,成片整理”的土地整理新模式: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减小农村宅基地面积。
以蒲江县复兴乡为例,农户集中后新建三个小区,聚集农户412户、1522人。搬迁前使用宅基地392亩,搬迁后仅使用86.5亩土地。目前,“蒲江模式”正在成都市大面积推广。今年,成都市计划实施62个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面积35.9万亩,预计可新增耕地4万多亩。 tujian.org
城市建设:挖潜“城中村”
来自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成都市中心城区(五城区)283平方公里城区内现有104个“城中村”,人口10.98万,用地7.5万亩。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分析说,如果把“城中村”农户从一户一宅搬进多层住宅区,初略估计将新增住宅用地6万亩。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城和部分重点镇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同样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自2002年起,成都市开始运用市场机制实施城市东郊企业搬迁改造至今,已完成搬迁74户企业,腾出4400亩土地。
通过旧城改造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2003年,成都市中心城区供地1.3万亩,其中使用旧城改造土地6000余亩;2004年,中心城区供地1.44万亩,其中使用旧城改造土地8000余亩。而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使用旧城改造土地的比例已达50%。
工业项目:提高投资强度
过去,成都市不少工业企业用地布局分散,宽打窄用,土地产出的低效问题突出。单位面积投资相对较高的成都高新区,其平均水平也仅为每亩120万元—150万元,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则为每亩90万元—120万元,其余大部分工业区和项目,都有着较大的节地挖潜空间。
目前,成都市制订《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用地投资定额标准》,提高了工业项目供地门槛。按照不同行业规定,作为一类地区的中心城区投资强度必须大于每亩120万元—150万元,龙泉驿区、青白江区等近郊二类地区必须大于80万元—100万元,除此之外在三类地区必须大于40万元—60万元,不达标的项目将一律不予单独供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初步测算,成都市新供工业项目用地的平均投资强度,比实施定额标准前增长了40%以上,土地集约利用度成比例提高。青白江区新建的14个工业项目,平均投资达到每亩207万元,原成都无缝钢管厂建到青白江后,投资强度提高到233万元,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能力提高了5倍。
制订用地投资定额标准的同时,成都鼓励工业项目使用开发区的标准厂房,或提高厂区建筑容积率。正在建设的西部园区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南部园区起步区标准厂房等,用地总面积41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到了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