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全国土地规划修编将启动 土地供求矛盾难解
2009-05-25
新一轮全国土地普查将在今年5月形成一个初步方案,全部完成需要5年的时间;新一轮的土地调查和土地规划修编都将会对土地市场和中国未来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的地价将会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2005年土地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将存在

  浙江省东北部的绍兴县是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根据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到2020年需要占用土地128平方公里,但依照用地要求,它只可以占地25平方公里。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这是我们根据未来工业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等各种综合因素进行的一项外围研究”,绍兴县负责土地规划的有关人士曾对《财经时报》透露,绍兴县已经被迫拟定了把占地目标压缩到55平方公里的方案。

  绍兴县的土地供求矛盾凸现出中国发达地区的困境。这也是本轮土地利用规划纲要修编将要面临的艰难决策: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式文件将会在4月下发”,国土资源新闻部一官员表示,届时全国土地规划修编将正式启动,目前部分省市已在开展相应的工作。

修编之忧

  这意味着原定于今年6月完成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工作,届时可能还只是一个初步方案,并需要经过农业、林业、建设、水利、能源等众多部门的评议,最终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可能要等到年底前才能完成。

  有关知情人士还对《财经时报》指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分为五级体系:全国、省、市、县、乡镇。修编工作是从上级到下级的原则:先是全国土地规划修编,然后再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进行省级修编,以此类推。因此,全面完成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

  中国土地学会有关土地专家对《财经时报》指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这种一竿子捅到底的做法并不科学,规划最后完成往往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土地利用规划和修编工作应该按照不同级别分别进行。”他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曹建海主任对《财经时报》也表示,这根源于土地利用的政府规划和社会市场需求的错配。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本月中旬也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深表忧虑。他强调,严防利用土地总体规划修编之机,滥占耕地好地,要继续把好土地这道“闸门”。

  事实上,关于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采用何种数据备受争议。统计部门、农业部门都有一套关于土地的数据。但本轮土地利用修编工作将以1996年全国土地详查的数据为基础,以历年土地更新调查的数据为依据来进行。有关土地专家指出,尽管这一数据也不准确,却是相对最准确的数据。

调查之虑

  目前上海、北京、浙江等12省市正进行更新土地利用数据调查。国土资源部表示,全国更新土地利用数据的调查结果将在3月底完成。这一结果将作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基础,也为新一轮土地调查创造了条件。

  土地数据是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部正在积极准备开展新一轮全国土地大调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有关知情人士对《财经时报》表示,新一轮全国土地普查将在今年5月形成一个初步方案,预计本轮普查工作基本完成需要3年的时间,全部完成需要5年的时间。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上一轮的土地普查始于1984年,历时13年,花费了10多亿元。此前,中国土地学会有关人士对《财经时报》指出,中国还曾为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研究等方面提供科学基础,进行过两次土地大普查。

  “1996年结束的这次调查距今已有十多年了,虽然每年都进行土地数据更新调查,但很多资料和数据已经不能适合现实的需要,有必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调查。”

  新一轮土地普查,科学的土地分类是关键。土地专家对《财经时报》分析指出,新一轮普查仍将按照现有的三级分类体系进行,不过会调整现行分类中不科学之处,譬如,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组成“水利建设用地”;对城市用地情况的调查将会更为详细一些。

  有关土地专家对《财经时报》指出,中国土地调查都是以政府为主导,行政干预过多;土地数据调查和制度不完善,数据的逐级上报妨碍数据的可信性;国务院20号文提出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还有待研究,新一轮的土地调查要获得真实的数据还困难重重。

  中国土地学会规划分会的人士对《财经时报》指出,“1996年的土地详查的数据远大于以前地方上报数据,造成国务院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公布调查结果,地方政府肯定会吸收上次调查的教训。”

艰难决策

  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新一轮的土地调查和土地规划修编都将会对土地市场和中国未来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邹晓云对《财经时报》表示,未来中国的地价将会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2005年土地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将存在,这在客观上会带动土地价格的上涨。

  经济的发展需要土地作为支撑,有些省市为发展经济,透支土地,“寅吃卯粮”。有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就虚报耕地20%左右,山东省也多报了几百万亩耕地,这都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调查中明确。

  去年12月,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中透露:“北京市2003年末的建设用地总面积已经超出2010年规划期末的最高上限。”浙江省绍兴县一位规划参与人士也对《财经时报》表示,按照国家土地利用政策要求,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要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保证耕地数量不能减少,这让他们很难办。

  国务院在28号文件中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保证未来中国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过去7年中,中国耕地已经净减少了1亿亩,仅为18.51亿亩。

  按照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结出的规律:当地价变化与经济发展处于同步协调状态时,此时的土地市场是健康的;否则土地市场就是畸形的。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04年全国地价平均增长率为6.08%,全国GDP增长率为9.5%;新增建设用地为28.1万公顷,同比减少33.2%。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