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深圳国土局预警 楼价高有炒作因素
2009-05-25
新年伊始,由深圳市国土局主办的政府网站深圳国土房产网发表最新预警报告,指出去年以来我市部分热点片区房价上涨较快,购房置业者要需理性分析市场,慎待房地产市场的炒作成分。

为拿一个认筹号到处找关系

该报告认为,尽管去年我市房价总体保持理性波动,但市场运行中还是存在一些应该重视的问题。据该报告披露,从2004年1~9月实际销售情况看,特区内外几乎没有不热销的项目,似乎楼市只有买不到的楼盘,而没有卖不出的楼盘。特区内外多数新开的楼盘认筹阶段即出现排队现象,个别楼盘认筹数量甚至高于实际供应量一倍以上。

楼市的热销局面,似乎不给消费者任何迟疑空间,为排一个号要找各种渠道说情。报告说,在这种情况下,

热点片区、热点楼盘房价劲涨,特区外个别片区,比上年底上涨600~700元,涨幅高达20%;特区内华侨城、香蜜湖的相当一部分大户型楼盘开盘定价就在万元以上,个别楼盘边售边涨,一两个月就涨了600元左右。

有开发商和中介参与炒作

从对有关楼盘销售情况的调查看,尽管自用或投资出租占了多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认筹是出于炒房目的。该报告列举了几种典型的炒作手法。个别新盘认筹者不仅“一盘多认”,甚至还存在“多盘多认”,只要有新盘,通过各种关系也要先占个号。还有相当一部分楼盘销售情况表明,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中介商也参与了楼盘炒作,部分楼盘排队、热销情况与开发商、中介商的推介、暗示有一定关系。这样势必造成相当一部分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心里恐慌、头脑发热、跟风买房。

目前,我市有关部门及机构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对个别项目的炒作进行了调查、处理。报告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和房地产业界需理性分析和认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如同股市一样,房地产价格也有涨有跌,不可能一直上涨。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供求关系比较合理的前提下,盲目涨价未必会引起广大消费者认同。

报告指出,我市实行了3年房地产用地紧缩政策,从宏观上控制了房地产项目的炒作因素。目前我市每年新增商品房用地供应压缩到前几年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房地产供给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明显控制。同时,在紧缩的土地政策作用下,存量土地大量入市,两年多时间里累计消化量达到427公顷,减少了其随机入市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

深圳房价涨幅在大城市中排后

报告通过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的比较,认为深圳住宅市场价格整体上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从销售价格看,2004年上半年深圳住宅均价为5830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6%,增长幅度较小。北京市住宅价格同比上涨7.3%,上涨较大。而上海同期房价上涨19.2%,房价持续快速增长。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二季度统计资料,国内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0.4%,其中上海、宁波、天津、南京、重庆、杭州、沈阳、青岛8个城市房价涨幅最高,均超过12%,上海房价涨幅最高达到21.4%。相对来说深圳房价上涨幅度较小,房地产市场运行较为平稳。

二次置业旺盛抬升中高档住宅

去年以来万元以上的高价位住宅的销量有明显上升趋势,这种价格攀升是否有炒作因素?报告认为,目前市区万元高价住宅热销主要还是受真实需求拉动。主要原因在于,相当多的高收入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二次及二次以上置业的消费者增加较快。根据消费者抽样调查,目前我市中高档商品房较为集中的特区内二次及二次以上置业者比例达53%,而首次置业者为47%,以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的消费群体数量首次超过了初次买房置业的群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