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山楂树之恋》中地勘人的现代故事
2011-03-14

  编者按

  电影《山楂树之恋》男主角“老三”是一名地质[DiZhi]队员[DuiYuan],他在片中与女主角静秋演绎了一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让无数的观众泪洒影院。

  或许编导者将“老三”冠予地质[DiZhi]队员[DuiYuan]的身份纯属偶然;抑或,以地质[DiZhi]队员[DuiYuan]“包装”的“老三”更具人格魅力。他被“山谷的风”吹过的灵魂,不含一点杂质,能把最纯真的爱情演绎得荡气回肠。

  不曾想,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到了今年的二月,在网络上演变成一股关心“老三”的旋风。浙江省委的一位领导(应本人要求隐去身份和姓名,为陈述方便取名为博主A)在其微博上就地质[DiZhi]工作[GongZuo]发表了一些看法,几天内便受到成千上万的“粉丝”的追捧。对这一奇特现象,本报编辑部迅速指派骨干记者进行追踪采访,今天刊发的长篇报道记录了这股旋风的起始。

  读者一定会发现,“老三”们的爱真的很伟大,他们[TaMen]大爱祖国,大爱事业,大爱山野,历经艰险,矢志不渝。当然,他们[TaMen]也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家庭,但是他们[TaMen]常常把这样的小爱埋在心底,以小爱激大爱,以大爱抚小爱。当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对地质[DiZhi]工作[GongZuo]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正在挖掘为社会共享的“地质[DiZhi]精神”,同时提出了关心“老三”们的理念,这大概是《山楂树之恋》的编导者所始料不及的。

  这证明,社会确实在进步;这昭示,地质[DiZhi]工作[GongZuo]在全社会的关心下必将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蹲点微博”刮起的风

  故事发生说来其实也简单:浙江省委组织部近期组织省市县三级组工干部下基层,并且要求“不搞走马观花,而是开展蹲点调研;不绕道走,而是到矛盾一线帮助解决问题;不搞繁文缛节,不增加基层负担,从严要求自己。蹲点所思所得、调查手记,要写成“蹲点微博”。

  这样,组织部干部一处一行8人便于2月15日至17日专程奔赴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质[DiZhi]队丽水基地进行调研。

  有关调研的过程和感受,干部一处的同志在微博上原汁原味作了介绍。为了说明问题,记者当一回“文抄公”,将几位同志微博里的“蹲点手记”略加整理,援引如下——

  之一:明天就走。去听意见取真经,去照镜子找差距,去为困难群众办点事。有所期待,也有信心。三天时间虽短,愿以诚心换真情。

  之二:车外村镇年味尚浓。驱驶三个小时,快到丽水了。“何谓上?何谓下?”路上思考这个问题。老人家教导我们[WoMen]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次下基层,我认为更多的是上门请教,去向工作[GongZuo]生产一线同志学习。上与下两个概念不厘清,必然会影响效果,违背初衷,甚至适得其反。告诫自己切记切记!

  之三:地质[DiZhi]七队,全国地质[DiZhi]找矿“功勋单位”,曾探明遂昌金矿、青田钼矿和龙泉莹石矿等,丽水基地大楼旧而坚固,显示昨日辉煌和今日精神。陈队长是地勘二代,是个壮汉,能干豪爽,谈起地勘队伍以前状况,笑曰:“有女嫁了地质[DiZhi]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现在面貌有改善,走市场化和改革创新之路是主因。

  之四: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是矿藏的伯乐,矿产未探明,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还在;组工干部应该是人才的伯乐,优秀干部未能及时发现使用,就会耽搁并贻误党的事业,更感组工干部肩上责任重大。

  之五:地质[DiZhi]七队第二支部,根据野外作业、党员相对分散的特点,创建党员QQ群,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支部工作[GongZuo],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声有色。这个做法值得借鉴。

  之六:到海拔800多米的遂昌县徐村铅锌多金属普查工作[GongZuo]点,要经过几百个弯的盘旋,一路细雨,云雾迷蒙。山里风景宜人,但地勘人常年野外作业,远离家人,住的是窝棚,喝的是山水,工作[GongZuo]生活十分艰辛,他们[TaMen]自嘲:“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细看是找矿的”。

  之七:地勘人说,找矿看似有很大偶然性:“一脚踢出个黄铜矿,一榔头敲出个大钼矿,一泡尿浇出个铅锌矿”,其实需要长期辛勤劳动和精湛专业技能,需要坚韧毅力和丰富想象。《勘探队之歌》唱道:“我们[WoMen]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矿藏”。

  之八:地质[DiZhi]七队留人有方、育才有法,实施“百人团队”计划:对年龄45岁以下,工龄5年、中级职称以上的优秀技术人员,实行保底年薪,提供经费设备保障,保证住房,列为入党提干重点培养对象,温暖了人心,留住了人才。目前已建成一支60余名年轻技术骨干专业团队。

  之九:老地矿人的境界:为了节约单位经费,一位每天都要服药的老职工,天天走医院、跑药店,就是想买到最便宜的同一种药。我们[WoMen]在访谈中,他平静地说:“我们[WoMen]要体谅单位的难处,也要自己尽力克服困难”。

  之十:地勘队员[DuiYuan]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孤独寂寞,以前工余娱乐只是喝酒抽烟,现在能上网聊天。今天与一线地勘队员[DuiYuan]抽烟喝酒交朋友,面对面聊得投缘,与七队二支部结对子,约定今后利用网络互动,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之十一:地勘人老陈年五十,说了个小故事:十八岁在大山探矿,驻扎小镇。在镇上小店吃光面,八分一碗,面下居然有肉片,连吃两天,叫伙伴也去:“光面便宜还有肉!”伙伴吃到的是真光面,没肉。原来卖面的是个姑娘!小陈腼腆害臊,从此不敢去吃面。

  ……

  感悟一:都说组织部门工作[GongZuo]辛苦,压力大,这几天在地质[DiZhi]队的所见所闻,让人觉得很有些惭愧。地质[DiZhi]队同志无私无怨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博学精深的专业水平,给了我们[WoMen]很大的触动。有比较才知不足,我们[WoMen]的工作[GongZuo]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加油!

  感悟二:找矿需要过硬本领、超凡毅力,干部工作[GongZuo]需要精通业务、人本精神。要有地质[DiZhi]人的精气神,心甘情愿地打好基础、做好服务,以过硬的本领,努力发现干部队伍中的“富矿”,为组织上选好人用好人当好参谋、助手。

  感悟三:走访老地质[DiZhi]人,看似我们[WoMen]慰问他们[TaMen],其实从精神和境界上看,是我们[WoMen]在接受他们[TaMen]的心灵辅导。走进基层,走近他们[TaMen],就是走进课堂,感动感悟,感慨感染,让人有了更多的人生思考,心更平了,也更静了。

  小结:从地质[DiZhi]队回来后,对“上”和“下”又有了新认识。看来,只下一次还不能算完成蹲点调研,必须再“下”若干次,也就是把这次蹲点听到的意见、了解到的地质[DiZhi]人的难处和诉求,尽力予以帮助,促进解决。如果不能再“下”,就会有走过场之嫌,心里不踏实,群众也不满意。

  看了组工干部们的微博,网友们纷纷留言:一位名为“党代表秘书”的网民更是感慨:“你们是真下基层,选择了最艰苦地区,向你们学习。是啊,群众在基层,经验在基层,老师在基层,群众就是我们[WoMen]的上帝。支持你们!”

  组工干部们的微博发表的真切感受并引起了关注,让博主A暗暗欣喜,同时自己也被干部们微博中的某些东西深深地震动了。

  为博主的感动而感动

  2月16日,人们看到博主A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当我们[WoMen]还是姑娘的时候,我们[WoMen]很单纯;当人家穿上花衣服的时候,我们[WoMen]是穿着工作[GongZuo]服;当我们[WoMen]有好衣服的时候,我们[WoMen]已不再年轻;当我们[WoMen]醒悟的时候,我们[WoMen]还是心甘情愿找矿——来自一位基层女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的心声。’这是一位组工干部下基层后所写的。看后很感动!这就是活生生的‘老三’,向为祖国找矿而奔波在荒山僻岭的地质[DiZhi]队员[DuiYuan]致敬!”

  不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博上跟帖蜂踊而至。

  “都说有女莫嫁地质[DiZhi]郎,一年到头守空房。是啊,谁不留恋花前月下的缠绵?谁不向往灯红酒绿的喧沸?谁不期盼天伦之乐的簇拥?谁不渴求锦衣玉食的富贵?然而,我们[WoMen]把那火热的爱情,把那壮美的青春都献给了崇山峻岭,戈壁荒漠!可地质[DiZhi]人的本色不褪!”

  博主A看到这篇署名“雪晴”的跟帖即进行了转发,并写下了自己的感触:“这是地质[DiZhi]队员[DuiYuan]家属的心声!”

  很快,网络上共鸣四起,我们[WoMen]不妨来看看诸多的点评——

  瞿麦花:地质[DiZhi]队员[DuiYuan]的艰辛,常人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我在地质[DiZhi]队工作[GongZuo],但不在一线,时常能听到身边的老地质[DiZhi]在聊天中感叹他们[TaMen]年轻时在野外的生活,除了赞赏,更多的是对他们[TaMen]的佩服。神马都是浮云,地质[DiZhi]队员[DuiYuan]才是真给力!

  郭:每每夜晚,那是所有地质[DiZhi]队员[DuiYuan]最难过的时候:夜深人静,听着窗外的虫鸣与蛙叫声,强大的思念席卷而来,思念父母,思念妻儿,思念朋友……思念得让人无法安心入睡。

  Mr谢:不管我们[WoMen]找出多大的矿,不管我们[WoMen]有多大的成就,其实都有家属的一份功劳,谁不愿意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天天陪着自己?谁不愿意当家里有些小困难时,家里的男人能及时出现?的确,我们[WoMen]欠了家属的太多太多。作为一名男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我觉得地质[DiZhi]工作[GongZuo]是非常艰苦的,很多时候心里会不时地泛起几份心酸,但是,当我看到女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异样的坚强,心里由衷地敬佩,我们[WoMen]男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更要坚强,为国家找出更多的矿藏。

  大山:转眼间这么多年了,嫁给地质[DiZhi]郎不后悔,从没有这样自豪过。看到“雪晴”说的话,我居然忍不住流泪了。全国有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地质[DiZhi]队员[DuiYuan]家属,我们[WoMen]无怨无悔!

  陈伟:“心甘情愿找矿”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是心甘情愿,简单着、追寻着、快乐着。

  zjsdlh:当年一部《年轻一代》电影热播后,一首《勘探队之歌》唱响大江南北,激发了多少热血有志青年报考地质[DiZhi]院校。他们[TaMen]从地质[DiZhi]队的巅峰时期到低谷都默默无闻地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穿梭,寻找着祖国的宝藏,贡献自己的青春。即便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家地勘费锐减,地质[DiZhi]队伍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他们[TaMen]也无怨无悔。

  牛牛:地质[DiZhi]工作[GongZuo]有苦也有乐,苦的是精神,乐的是当我们[WoMen]发现了新的矿点。当我们[WoMen]在前人工作[GongZuo]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当我们[WoMen]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矿物,当我们[WoMen]将“异常”又扩大,这种兴奋别人难以体会,这就是我们[WoMen]的乐。

  游根华:“地质[DiZhi]队员[DuiYuan]”曾经也代表了光荣与梦想,记得儿时的憧憬还历历在目:李四光爷爷,萧继业叔叔(《年轻一代》男主人公)都是我的榜样。可不知何时,在时代的大潮中,地质[DiZhi]队员[DuiYuan]已风光不在,似乎被遗忘在了某个角落,默默地履行着自己使命。

  作为一名地质[DiZhi]队员[DuiYuan]的我,此时的心声无法言表,因为想说的太多。高楼大厦、西装革履、灯红酒绿、家人其乐融融这一切都好像离我们[WoMen]太远。惟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我们[WoMen]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矿产!

  浮想:没有鲜花簇拥,没有锦衣玉食,没有耳鬓厮磨,没有繁华喧嚣,没有嘘寒问暖……没有在我们[WoMen]情窦初开时有勇气面对的爱情,可现在还有多少条件优越的mm(网络语言,“妹妹”)能乐于“山楂恋”,能像那个年代的地质[DiZhi]嫂一样呢?我们[WoMen]的生活需要这样的爱情,社会需要这样的爱情,聚少离多的工作[GongZuo]需要这样的爱情。

  小冰: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老三”。也许他们[TaMen]看起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大大咧咧的,但是在他们[TaMen]心灵深处,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GongZuo],都对自己的工作[GongZuo]充满了自豪感。有一次,一位地质[DiZhi]队员[DuiYuan]酒后吐心声:我就是觉得我喜欢这个工作[GongZuo],爬山钻洞不苦,我就是觉得有劲!

  朝霞:顶起来。我也是“山楂迷”……纯洁的感情,质朴的心灵,不由自主地就深陷其中……

  111: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是最让我敬佩的一群人。他们[TaMen]常年出差在外的生活,做地质[DiZhi]人的家属,付出真的是太多了,由衷的敬佩!

  王子林:孤寂的农家小舍,外面的风有些刺骨。谁说男儿无私情?谁说不需热炕头?为了梦想中那些石头,我们[WoMen]压抑了热血和激情。感谢有人真正静下来感受地质[DiZhi]人内心的激情。支持!

  浮想:一曲《山楂树之恋》奏响了地质[DiZhi]人内心的旋律,从此我们[WoMen]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甘愿做共和国的奠基石,甘愿做一群无名的英雄。

  小冰:不得不说,确实给力!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组工干部的微博,感觉从没有这么贴近过!

  陈启强:组工干部下基层很给力,他们[TaMen]当天的事当天办,办事有记录、留痕迹,并且原汁原味。佩服!“十二五”我们[WoMen]争取为浙江抱出几个“金娃娃”。

  ieejiajun:我是从北京探工所支援灾区的科学钻探负责,看到这么多地质[DiZhi]人倾吐心声,很感动!

  大山:也许我不能对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艰苦的工作[GongZuo]与高尚的精神境界感同身受,但是这样热烈的互动,让人很感动,也令人深思。让地勘人畅所欲言,可以想像,在这样的畅所欲言之后,是荣誉感的提升,激励地勘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GongZuo]中去!

  刘刚:看到对地质[DiZhi]队员[DuiYuan]的关心和大家的讨论,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们[WoMen]夫妻从事野外地质[DiZhi]工作[GongZuo]10多年了,我们[WoMen]女儿都出生在工地。但我感到很欣慰,我坚信地质[DiZhi]职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不日,在网络的共鸣声中,网友们渐渐转入了要关心“老三”们的话题。

  笑对人生:这几年地勘经济发展了,我们[WoMen]的工资奖金多了,虽然从局到队都在自筹资金增加退休职工的福利,但我们[WoMen]有的单位退休职工的工资比企业退休职工还要低,心里不平衡。

  dingyan: 我是名从事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近8年的女同志,很喜欢这份工作[GongZuo],喜欢它的朴实,喜欢它与大自然的面对面,很庆幸自己能与这份工作[GongZuo]结缘。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诸多家庭、生活问题摆到了面前,比如生子、照顾家人……这些现实的问题,让我左右为难,难以取舍,苦恼。和我同样性质的女同胞们,我想也有与我一样的苦恼吧?

  李恒:那时候天很蓝,水很绿,漂亮姑娘还跟着地质[DiZhi]郎;再苦再累,不用为生活太烦忙。现在是老婆不好娶,有家不能回,房子买不起……

  漂泊人生:正面宣传的作用不可否认其重要性,但环顾四周太无力和苍白了!英雄和正义只在需要时才被人们想起。

  余国强:希望从更具体的方面去关心这一群体(包括已退休的)。地质[DiZhi]工作[GongZuo]有其特殊性,找矿有个周期,找矿有不确定性,找矿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政府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

  牛牛:是的,我们[WoMen]地质[DiZhi]队的退休人员有四五年没有增加工资了,企业退休人员已连续七八次增加退休生活费了。

  建儒:这些人真正在为国家做贡献,应该提高这些人的待遇。

  变化的天空:找到矿了不合理规划保护,粗犷开发,那是在消费未来,祸害子孙。

  博主A看到了这些贴子,回应道:“这些现实问题,请地质[DiZhi]部门领导多关心。”浙江地勘局局长华宣奎很快也被这股网络旋风所感染,他迅速跟帖道:“我为广大地勘职工热爱地质[DiZhi]事业的精神所感动,对反映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局里会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并予以关心。”身在北京的记者,也被挑起了激情,在博主A的微博上留言:“看到您在微博中关注这一特别人群……很感动!”

  博主A很快回复:“谢谢记者朋友!请媒体多宣传报道一线的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他们[TaMen]是无名英雄,是国家有功之臣!”

  社会各界都来关心“老三”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博主A发出的微博,半个月来不断在发酵,自本文草就时,跟帖、转发、点评的人次已达数百,而点击“观摩者”高达63000多人,特别是无数他的地勘“粉丝”,感怀良多,泪掬山野。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他的“粉丝”,他说:“为有这样的知民情、懂民意、传民声的领导高兴,让我看到了中国地质[DiZhi]工作[GongZuo]的美好明天!”

  其实,浙江的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仅仅是百万地质[DiZhi]大军中的一小部分,他们[TaMen]工作[GongZuo]的区域还不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但是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地勘人和他们[TaMen]的工作[GongZuo]实在是挺陌生的,网友们并不知道,在经济发达但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的的浙江省,近几年在地质[DiZhi]人员的努力下,除了进一步保持了萤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的优势外,还发现了让人惊喜的金属矿床,甚至还找到了储量可观的银矿、钼矿和铀矿。

  据记者了解,自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DiZhi]工作[GongZuo]的决定》以来至2010年底,该局新查明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发的矿产地50多处,其中大中型规模矿产地近20处,新查明了一批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量。

  这无疑是“老三”们投下心血的结晶。

  得知地质[DiZhi]人员在龙泉南弄发现储量可观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消息后,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专门作出批示:“感谢地勘队伍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希望继续深化地质[DiZhi]勘查工作[GongZuo],真正把浙江地下资源的状况弄得更清楚。”

  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也批示:“这是个好消息。地质[DiZhi]部门做了大量艰苦工作[GongZuo]。下一步要落实如何深化的措施。”

  2010年6月19日,在杭州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百家地质[DiZhi]队(院)长座谈会开幕式上,陈敏尔更是感慨。“尽管我不会唱《勘探队之歌》,但我能感受到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为祖国寻找宝藏的那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能感受到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壮志豪情……”真诚的话语,听之让人动容。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浙江省考察时也对该省地找矿工作[GongZuo]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一向被称为“三块石头一把土”的浙江省,接连找到大中型的金属、非金属矿,浙江省的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功不可没。”

  难怪在看完网友在微博上的点评后,博主A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自转发地质[DiZhi]队员[DuiYuan]微博后,引起许多网友们共鸣,并一直为他们[TaMen]所感动!谁没有儿女情长,谁不想锦衣玉食?但他们[TaMen]为了国家找矿,长期在荒山野岭奔波,以地为床、天为被,吃尽各种苦头,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我们[WoMen]对一线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及家属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老三’,支持地矿事业的发展。”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是啊,资源保障事关我国的经济安全,地质[DiZhi]工作[GongZuo]者承担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当前,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在即,而这股网络旋风可以称得上奏起了“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的乐章——关心“老三”,关心地质[DiZhi]工作[GongZuo],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啊!

     相关链接
    ·贵州全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打造战略资源性产品交易市场平台
    ·立法推行煤矿充填开采
    ·人大代表呼吁制止萤石贱价出口
    ·页岩气:接续资源的“新亮点”
    ·理顺煤炭管理体制很关键
    ·早转早主动 不转没出路
    ·重庆“十一五”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明显提高
    ·2010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举行
    ·“中国英雄”荣获怀化“十大新闻人物”特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