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农是中国矿业大学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资深的采矿安全[AnQuan]专家。他的身上闪耀着诸多荣誉光环,如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JiShu]进步奖获得者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等,但作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仍旧不改初衷,埋头耕耘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中。 闯出广阔天地 人生的转折点有很多,但关键的几步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1985年,家住安徽小县城的张农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结束了4年本科学习后,他又选择继续留在母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此期间,张农立志把献身于中国煤矿[MeiKuang]支护事业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 很多时候,一提到煤矿[MeiKuang]灾害,人们习惯于将目光投向瓦斯,殊不知,井下巷道[XiangDao]顶板垮塌因其多发性堪称煤矿[MeiKuang]的另一“杀手”。采煤巷道[XiangDao]是矿工们井下工作的主要场所,如果将巷道[XiangDao]比作房屋,进行巷道[XiangDao]支护则犹如构筑“房梁”。“梁”倒则必然“屋”塌。顶板垮塌就像一把时时高悬在矿工兄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AnQuan]。 面对着血淋淋的事实和巨大的学术挑战,张农也曾经犹豫过,但他时刻告诫自己要坚持。其间,老师的话语一直回响在他的耳畔,被他当作前进的动力:存在问题越多的领域,科研的市场和空间就越大。因此,他再次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巷道[XiangDao]支护和顶板安全[AnQuan]控制。他说:“我知道我所选择的路走起来很艰难,但我要坚持走下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张农经常下井,而且每次去的都是顶板事故隐患较大的矿井。 为了科研不畏危险,对于一个年轻的大学教授来说,第一次可能是出于激情,但一年下井几十次,需要的就是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以及强大的人格力量。在十几年的科研工作当中,张农尝遍了各种艰辛。 有时候,张农刚刚从一个矿区[KuangQu]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和妻子、孩子说上几句话,另一个矿区[KuangQu]的求助电话就打过来了,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车站。 在矿区[KuangQu],张农总是和矿工一同在井下吃饭。有人问他这样做苦不苦,张农总是笑着说:“矿工每天都要下井,不是更苦吗?下井是要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我的责任。”责任,沉甸甸的责任,永远被张农扛在肩上,刻在心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农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针对国内煤矿[MeiKuang]顶板巷道[XiangDao]围岩控制的关键性技术[JiShu]问题,他在总结和分析“九五”以来煤巷锚杆支护技术[JiShu]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结构复杂的离层破碎型煤巷顶板综合控制技术[JiShu]难题为突破口,系统地研究煤矿[MeiKuang]巷道[XiangDao]顶板的稳定机理和支护技术[JiShu],形成了控制煤矿[MeiKuang]层状顶板垮冒的离层控制技术[JiShu]原理,为复杂条件煤矿[MeiKuang]高效安全[AnQuan]开采提供了支护技术[JiShu]保障,为我国煤矿[MeiKuang]大面积安全[AnQuan]使用锚杆支护提供了理论指导。该项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1项发明专利授权。 创造经济效益 张农在巷道[XiangDao]支护方面的创新成果使他成为国内知名的支护专家,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责任促使他发起了一场煤矿[MeiKuang]巷道[XiangDao]支护的“技术[JiShu]革命”。自1999年开始,张农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地进行技术[JiShu]推广,其研究成果在全国20多个单位(包括矿务局、煤矿[MeiKuang]、矿业公司等)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多年来,张农直接指导过50余个矿井、250余万米的支护工程,并牵头完成了淮北、淮南、徐州、兖州等矿区[KuangQu]支护问题的科研攻关。通过主持两淮矿区[KuangQu]典型复杂条件煤巷支护技术[JiShu]难题攻关,他分煤层完成了大量工业性试验,系统地开展了工程应用研究,建立了安全[AnQuan]质量保证体系,解决了长期困扰矿区[KuangQu]发展的煤巷支护难题,为矿区[KuangQu]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供了可靠的支护技术[JiShu]保障。截至2006年底,张农的新技术[JiShu]成果已在两淮矿区[KuangQu]煤巷中应用83万米,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07050万元。 此外,张农在煤炭系统率先提出锚杆类支护产品的精细加工技术[JiShu]及产业化思路,应用专利成果,率先在煤炭行业指导并直接参与组建了两个仅有的集产品研发、加工、技术[JiShu]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锚杆技术[JiShu]公司——兴海锚杆技术[JiShu]公司和科泰锚杆技术[JiShu]公司,并推动了这两个公司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技术[JiShu]成果的转化。 踏上科研蹊径 在科研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止步的一天,如今,张农又将他的目光瞄准了低透气性煤层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JiShu]。 在矿业大学和淮南矿区[KuangQu]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和研究,张农和他的研究团队找到了深部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安全[AnQuan]高效开采的科学技术[JiShu]途径:煤与瓦斯共采。该研究课题采用无煤柱连续机械化开采实现全面卸压开采、利用沿空留巷实现Y型通风和留巷钻孔实现卸压瓦斯抽采,解决了深井高瓦斯、低渗透率、高地应力等复杂地质条件矿区[KuangQu]煤与瓦斯共采技术[JiShu]难题,创造了深井复杂地质条件下沿空留巷条件下综采月产超40万吨的纪录,实现了采区瓦斯抽采率70%以上。该项成果集成创新了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JiShu]所涉及的理论、技术[JiShu]、材料、装备及工艺系统,并且已成功应用于安徽两淮、辽宁铁法、山西焦煤等多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为今后深井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JiShu]保障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世界采矿大会主席、波兰科学院院士杜宾斯基对该项成果曾做出如下评价:“……我赞成中国专家对该技术[JiShu]的鉴定意见,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JiShu]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张农也竭尽所能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煤炭行业是艰苦的,从事煤矿[MeiKuang]安全[AnQuan]研究更需要吃苦精神和忧患意识,他指导学生从基础研究做起,从琐碎、细致的工作做起,求真务实,踏实学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作为煤炭资源与安全[AnQuan]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巷道[XiangDao]围岩控制团队的首席教授,张农目前正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实际行动感召着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为国家煤炭事业奉献着知识和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