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2011-09-16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画中“四条汉子”向国民政府作乞求状,四人的漫画形象均被严重丑化。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画中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也被作为“黑后台”而未能幸免。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画面内容点出了“国防文学”的“反动实质”,就是抹杀文艺创作的阶级性。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所有宣扬“反动主张”的人物、言行,统统集中于一条黄犬身上。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革”时期,漫画这一艺术样式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革命大批判”的神圣使命。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革”时期,漫画这一艺术样式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革命大批判”的神圣使命,并作为“有力武器”,一时间铺天盖地,举目皆是,只要有“大批判专栏”,就有漫画,而其描绘对象,除了高举造反大旗的“工农兵”等正面形象以外,反派形象要么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或属于“全民共讨之”“举国共诛之”的黑帮分子,要么是本地、本单位的“牛鬼蛇神”。

  然而,时过境迁,这类漫画的原作几乎毁佚殆尽,偶有留存者少之又少;而出于著名画家之手的,更是渺不可寻。

  近日,笔者在工作中意外看到了知名画家程十发先生在1969年创作的一组“大批判”漫画。其内容的荒诞无稽,自不待言;而程先生的创作过程,也隐含着一段辛酸往事。在今天看来,两者似乎很难联系,但摆在面前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套极为罕见的旷世奇作。

  这组漫画共五幅,都画在宣纸上,横式,高40厘米,宽45-55厘米不等,现已合并装裱为一个手卷。手卷的签条,是美籍华人、著名鉴藏家王己千先生所书:“程十发劫后遗珍人物精品”;引首有王先生的行楷大字题语:“文革劫后遗珍”。卷后书跋者除王先生外,其余四人均曾任职于上海博物馆数十年,对当年的这段往事也皆有所知,依次为:承名世、马承源、郭若愚、单国霖。最后一篇,是漫画保存者,原上海博物馆研究人员阿豹(周根宝)先生所书。

  漫画的主题,是“批判”曾在上世纪30年代由于文学观点的不同而与鲁迅先生有过论争的四位文学青年: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笙。“文革”中,他们都因此而饱受不公正待遇,被污蔑为文艺界的“四条汉子”,四人的漫画形象均被严重丑化,连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也被作为他们的“黑后台”而未能幸免。第一幅的左半部分绘有巨大的红色“《鲁迅全集》”,象征着威力无比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右下角是被金光闪耀的革命力量吓破了胆的“四条汉子”。手持写有“国防文学”四字破旗的是周扬。在周扬身边的是口喷白沫鼓噪演说的夏衍,背身伏地书写攻击文章的两人,分别是田汉、阳翰笙。四人的面貌,无不特征毕肖,却又丑陋怪诞。第二幅画的是“四条汉子”向国民政府作乞求状。手举“国防文学”招幌的周扬、跪地翻看《赛金花》的夏衍、低头审视着《胜利进行曲》的田汉、胸前挂着剧本《李秀成之死》的阳翰笙,无不一副情愿服从的模样。第三幅上,“批判”对象进一步扩大。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成了“四条汉子”的“黑后台”,并与周扬一同屈膝跪地,向蒋介石献媚,其阿谀之状毕露无遗。第四幅的画面内容点出了“国防文学”的“反动实质”,就是抹杀文艺创作的阶级性。只见周扬充当炮手,站在写有“复辟”两字的大炮上,夏衍、田汉、阳翰笙,以及代表着文艺界所有赞同“国防文学”观点者的一条黄狗,则卖力地递送着炮弹,炮弹上分别写有“人性论”、“第三种人”等字。第五幅图上,程先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所有宣扬“反动主张”的人物、言行,统统集中于一条高举“文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口号的黄犬身上,其形象恣意夸张,主题也因此昭然若揭。

  通观这套作品,如果是没有经历过当年那段岁月的,显然无法体会;但如果把当年那段史实真实地昭告于世,今人恐怕也很难理解——这段历史,实在就是一出荒诞剧!诚如王己千先生在跋文中所概括的:“满纸荒唐画,全是辛酸泪!”

  这组漫画,十发先生既未署名,也没写时间,但其特有的绘画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却一目了然。据漫画保存者阿豹先生回忆,1969年,十发先生与众多上海文艺界人士都被作为“牛鬼蛇神”关在河南南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旧址,接受审查,交代“罪行”。某日,“造反派”忽发奇想,要利用程先生的高超画技为“大批判”服务。当时,先生以禁锢之身而得此任务,岂有不应的份?阿豹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则受命协助。于是,十发先生铺纸构思,动足脑筋,不敢稍有差池。漫画完成后得到了“造反派”的认可,同意张贴在博物馆旁边金陵东路的大批判专栏上。阿豹目睹一切,在当天的夜深人静之时,冒着极大风险,小心翼翼地把漫画原作从大批判专栏上揭下来,藏在浦东烂泥渡路的自己家里,从此秘不示人。“文革”结束后的上世纪80年代,阿豹旅居美国,这些画也随其漂洋过海,直到90年代中,阿豹深感往事固然荒诞,历史必须永远记取,这才向同住在纽约的王己千先生出示,并陆续征求到当年亲历那段岁月的博物馆前辈同人的题跋。


  今年,适逢程十发先生诞辰90周年,这组漫画的面世,无疑当可视为对发老艺术生涯的一种纪念。但是,在中国政治史上,“文革”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动荡,但愿今后再也不会发生;而在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正经受着人身侮辱般“审查”的著名画家,居然可以画出如此让人欲哭无泪的作品,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组漫画的价值,都远远超出了艺术范畴本身,堪称当代中国史上的珍罕一绝。

 相关链接
·民国八大美男子
·溥杰:最后的满族人
·20世纪以来世界顶尖学者中国大陆行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为慈禧拍照和画像趣闻:"不要阴影,也不要皱纹!
·漫画梅兰芳
·《摄影大师》:那些让我们过目不忘的影像(4)
·1911:辛亥前夜的武人风采
·照片里的秘密:蒋介石难得一见的笑脸
·蒋介石:凝固历史的表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