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审计人员“盯”上媒体,释放积极信号
2009-09-10
  审计署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09年版征求意见稿)》新增“重大违法行为检查”一节。根据征求意见稿,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外部举报或者公众、媒体的负面反映和报道,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行为。

  媒体的负面报道,本身很可能是一封举报信,因此,审计人员通过媒体报道识别违法行为,不失为一种富有远见的做法,起码可以拓宽思维,加大审计威力。但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些,尚需两大前提。

  其一,如何保证媒体能多报道负面新闻。媒体监督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但是,在一些时候,由于权力暗示或利益考量,一些负面新闻往往胎死腹中,更不要说记者在新闻采访时遭遇的种种干涉和不配合了。在一些非正常因素下,记者即便经过千辛万苦写成了报道,有时也难以面世。因此,如果不能强化舆论监督,不能保证媒体的采访权和报道权,媒体就很难推出有价值的负面报道,无法供审计部门采信和使用。

  其二,如何避免审而不查、查而不处。媒体的负面报道进入审计部门的视野,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审计部门如何采取措施加以查处才是关键。事实上,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就被网友认为光打雷不下雨,原因是审计部门指出的问题多,但相关部门受到的问责少。当然,需要厘清的是,在现实权力分配格局中,审计部门并无问责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还应看到,受困于媒体的自身特点,如果相关部门不能迅速跟进,不能及时查处,一些被媒体报道的有价值的信息,一旦过了新闻热度,就有可能归于沉寂,而负面新闻中的主角,也有可能逃脱问责。因此,媒体报道出来了,相关部门先是核实,核实无误后就要及时查处。

  当然,无论是媒体的报道权还是避免审而不查、查而不处,都是审计部门的不能承受之重。事实上,重大违法行为不能仅靠审计部门,更不能被动依赖媒体的负面报道,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毕竟媒体的力量暂时还有限。

  审计人员通过媒体报道识别违法行为,不失为一种富有远见的做法,起码可以拓宽思维,加大审计威力。(王石川)
    上一篇:“单位情结”背后是潜在的腐败情结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吴邦国抵达华盛顿访问
    ·上海拟规定雇主不得安排保姆和异性同居一室
    ·“单位情结”背后是潜在的腐败情结
    ·审计人员“盯”上媒体,释放积极信号
    ·多数教师反对送礼令人敬重
    ·科协主席抨击学术评价怪现状:官员左右评审
    ·上海酝酿新规:副处以上公务员离职3年内任职
    ·广东:38副厅考察对象近日敲定统一在新闻媒
    ·徐光春:平顶山矿难影响特别恶劣有责任向中
    ·上班“偷菜”不如回家卖红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