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安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30年后,我省平均气温上升1℃--中图社
2011-03-24

  今日是“3·23”世界气象[QiXiang]日。今年世界气象[QiXiang]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QiHou]”,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与人类相生相息的气候[QiHou],加强应对和防范气候[QiHou]灾害、减缓和适应气候[QiHou]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QiHou]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与气候[QiHou]和谐发展。

  省城多项活动迎接气象[QiXiang]日

  为迎接世界气象[QiXiang]日的到来,今日上午8时30分在合肥市芜湖路与桐城路交口处,省气象[QiXiang]局组织气象[QiXiang]专家对市民进行气象[QiXiang]科普宣传;当日下午,合肥市气象[QiXiang]科普馆将对公众免费开放。合肥气象[QiXiang]科普展馆展示内容主要包括:气象[QiXiang]综合探测、文化、科普以及气象[QiXiang]观测仪器等,分为触摸互动、气象[QiXiang]服务、气象[QiXiang]防灾减灾、气候[QiHou]变化区域和影视厅及场景营造、互动投影、互动游戏、气象[QiXiang]模拟体验、电子沙盘等,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参观者在生动、新奇、有趣中认识气象[QiXiang]科技、体验气象[QiXiang]科技。

  安徽省的气候[QiHou]究竟在怎么变?

  既然今年世界气象[QiXiang]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QiHou]”,那就不得不谈气候[QiHou]的变化。

  据省气象[QiXiang]专家介绍,最近50年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1.5℃,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增速明显加快。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强降水过程有所增加。暴雨洪涝、旱灾和风雹等极端天气气候[QiHou]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增加趋势。

  省气候[QiHou]中心曾利用全球气候[QiHou]模式开展未来气候[QiHou]变化趋势预估,结果表明,在维持目前排放水平的情况下,安徽省未来气候[QiHou]将进一步增暖,增暖的程度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浓度成正相关。与现在的气候[QiHou](1961~1990年)相比,预计到本世纪前期(2010~2039年)全省气温将上升1.0℃~1.1℃,到本世纪中叶(2040~2069年)上升1.7℃~2.4℃,到本世纪末(2070~2099年)上升2.3℃~3.6℃。

  气候[QiHou]变暖将导致安徽省干旱近期增多、远期减少,雨涝将持续增多加重,其中北部地区危险性大;夏季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温天气,而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呈减少趋势。

  “气候[QiHou]在变化已是事实”

  气象[QiXiang]部门表示,气候[QiHou]变化科学上的原因可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但气候[QiHou]变化在现实中的影响要引起重视。

  “气候[QiHou]变化与人类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煤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人类活动不断排放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气候[QiHou]变化。尽管对此还存在不同意见,但是我们确实看到了气候[QiHou]在变化的事实。”

  气象[QiXiang]部门希望通过多种公共气象[QiXiang]服务手段来满足民众对于天气气候[QiHou]越来越多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QiXiang]部门所能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可以更加精心、全面地提供公共气象[QiXiang]服务。(市场星报—祝亮)

     相关链接
    ·全省快递首个完全调查报告今出炉(图)--中
    ·马鞍山金家庄区老有所养“提质扩面”--中图
    ·合肥今年“大建设”再投600亿 部署676个大
    ·合肥加强法制政府建设 群众公议要求成常态
    ·南陵土地整治整村全面推进--中图社
    ·淮北开展民营企业排序活动--中图网
    ·旧房早点拆新房早点建(图)--中国图鉴
    ·安徽省出台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意见--中国
    ·二百名阜阳干部走进大建设工地(图)--中图
    ·合肥徽州大道高架建设今年启动--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