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镇摊之宝”遭杀价 “资深摊主”秘授经
旅行箱里装满前一天晚上翻箱倒柜收拾出来的台灯、帆布包、U盘、发卡、芭比娃娃……我在保安的指点下从旧货市场的西北门进了“跳蚤市场”。
在“每周四来潘家园赶大集”的红底白字横幅下,地面被数字坐标划分出过道和一个个一立方米左右的“格子”,一共11行,每行52个。6点刚过,靠西边的空地上已经有一行错落成型的摊位了。顾客不多,几个收拾妥当的摊主坐在小马扎上悠然吃起了自带的煎饼——显然是没吃早饭就赶过来占地儿。
一样样掏出包里的“旧货”,我东西还没归置好,“顾客”就上门了。几乎没有讨价还价,两个在抽屉里躺了快一年的U盘就被以20元一个的价钱快速售出。
“你这个多少钱卖?”一位老者拣出了记者小摊上最贵的货——一个2G内存的MP4。
“120。”
“要这么贵啊?这个干吗用的?”
“可以听歌,也能看视频。”
“能照相吗?”
“不能,MP4主要就是听歌的。”
“不能照相还这么贵?50吧?”说着顾客就要往外掏钱。“能照相的才卖100多块钱。”
“您再添点儿吧!这个价我没法卖。”
“60?”“70?”
“砍杀”了几回合之后, 老先生一边从钱包里抽出张百元大钞,一边把MP4盒子攥在了手里:“80!我买了!”头回就碰到这么坚持的顾客,我一咬牙:“行,您拿走吧!”开张不到10分钟,我的“镇摊之宝”就这样被处理了。因为现场没办法试用,我把自己的电话写在了MP4的盒子上。老先生前脚一走,在我斜对面做买卖的“资深”摊主马上热心地过来附耳传授“跳蚤市场”练摊儿“秘笈”:
“头一次摆摊吧?在这儿可千万不能给人留电话。这是旧货市场,买什么都当面看好,拿走之后概不负责。要不然,他拿回去自己弄坏了,还得来找你,那可说不清了……”
“前辈”一脸严肃,显然是经验之谈,这练摊儿果然也是门学问。
摊主抬杠管理员 “冰鞋算不算鞋卖”
放眼望去,这时已经看不到空着的摊位了。过道上,来来往往的顾客开始有了点拥挤的意思。
手持对讲机的市场管理员开始进场巡视。按照事先公布的规定,在免费的“跳蚤市场”里,服装、鞋帽、食品、药品和音像制品均不能出售,而古玩杂项也在实际清理的范畴内。
“卖服装鞋帽您去早市”、“您这些玩意儿得到2区去……”为了保持免费跳蚤市场淘换家用旧物的本意,管理员们不断地和“违规”摊主交涉。
一名管理员正在某个摊位前劝说摊主把古玩货品放进包里,人群中忽然飘出一句:“那冰鞋能卖吧?算是鞋吗?”
“冰鞋?能卖吧!”管理员稍一犹豫,正在收违规货品的摊主来了精神:“这我可得跟你抬抬杠了!”
“那咱们就统一规定,冰鞋也不能卖,凡是脚上穿的,鞋啊袜子啊都不能卖。”管理员立刻口头颁布了一项暂定条款。
跳蚤市场很不错 就怕以后会变味
三个多钟头过去,我带来的20多件东西,只剩下台灯、电脑包和小挂链最后三样东西了。托边上的“同行”帮忙看着,我也去四处溜达了一下。
结果发现,纯粹收拾出自家旧货摆出来卖的还真不是太多。成打的带着价签的太阳镜、大串大串的“水晶”项链……大半摊位的货品都明显是生意人的买卖和玩家的收藏。
在后者中,最有心的是个“低调”的老摊主。因为东西特别,两家赶来采访“跳蚤市场”的电视节目组都希望他出个镜,老先生却坚持不肯。在他面前的摊位上,用绳子串起的水管三通、按大小扎好码齐的铁钉、不同型号的门窗插销和合页……全都“饱经沧桑”。就连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旧电线也被老人一一卷好,贴上手写的长度标签。有机会把这些东西摆上“跳蚤市场”,老人很是高兴;不过卖了一天下来,他也有点担心:“这种市场真不错!可就怕以后会变味儿……”
越是高档越难卖 “高人”指点避误区
此时,原本被我寄予厚望的一盏名牌台灯却俨然要砸在手里了。这盏在店里超过两百元的台灯,摆在这儿连50块钱都卖不出去。一个赞了几次好的顾客从钱包里掏了半天,拿出的却不是钞票而是这个家具品牌的VIP会员卡。可惜在“跳蚤市场”上,会员卡就用不上了。
一个不时指点我做买卖的“前辈”安慰我说:“你走的时候实在不想抱回去,就卖给我吧!”最终,这盏台灯以30元的“跳楼价”清仓了。至此,所带21件旧货全部出手,获利215元整。
这位“前辈”最后总结教导我说:“来这儿买东西的都是奔着淘便宜货来的,越是高档的东西越不一定好卖。而且,你不能光降价,还得会吆喝——‘商场原价300,现在120卖了!’他一听差价这么大,就动心了。”
“这是什么呀?”我拎起附近摊位上一个灰绿色的摆件。
“你别拿这个,这是合成的。”摊主小声说。“就是把玉料打成粉,然后重新粘的?”我问。“对。”摊主回答。
我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一个顾客接着拿起了这个摆件,同样的问题却有了不同的微妙答案:
“这是什么的?”
“您看呢?”
“是玉石的吗?”
“嗯。”
生意经果然深奥。
跳蚤市场人气旺 违规货品渐主流
在报国寺开着一家实体店的老杨、休假在家出来消遣的白领小姜、大一暑假从通州跑来卖高考复习资料的叶新莹、在景德镇学陶瓷设计的四川小伙儿谢东海……在“跳蚤市场”里,满是各种身份和职业的卖家,不少人一会儿工夫就混成了朋友。
在市场里打扫卫生的保洁员说,虽然当天改成了交易家用旧货的“跳蚤市场”,但是人气和平时的潘家园不相上下。
不过,在不少新来卖家的摊位上,开始出现童装、录音带等“违规货品”。到了下午3点多钟,市场上的摊位少了三分之一,最具潘家园特色的“古玩杂项”开始成为主流。
“今天是第一次,也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改成了‘跳蚤市场’,也不能把大家都赶走,是吧?以后会逐渐规范的。”市场管理员说。
最后一个摊主去 首日流量超七万
“您是最后一个啦!”傍晚6点,管理员提醒摊主老杨。
收拾完货品,老杨叠好摆摊用的塑料布,捡起一小片掉在地上的塑料包装袋,走出了“跳蚤市场”。
在他身后,保洁员们正在市场里奋力挥动着手中的扫把。有的摊位被离开的摊主收拾得十分干净,而有的摊位则留下了一地废纸和包装袋。而据主办方提供的数字,这一天的人流量超过了7万。 (张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