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开幕
2009-08-24
  北京日报讯(记者赵耕)7日上午,由北京市政府举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承办的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刘鹏出席开幕式暨主论坛,刘淇作了主旨发言(全文另发)。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郭金龙主持开幕式。

  世界体育协会主席、原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博格,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高斯帕,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开始前,会场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宣传片,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9月17日残奥圣火熄灭,一个个精彩而难忘的瞬间重现了奥运带来的激情与欢乐,更展示了奥运为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迁。

  刘淇在发言中说,北京奥运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经验,更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为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刘淇说,奥运会后,北京又一次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在总结奥运筹办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北京市不断发展和深化“三大奥运”理念,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这表明,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筹办奥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将继续长久地伴随北京市人民,不断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指导和推动下,奥运会采取的有效措施正在成为当前北京城市运行管理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奥运场馆在奥运会后得到较好利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奥运期间修建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全市人民大力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为推动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做出新贡献;北京奥运会带来了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育热潮,带动了全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刘淇说,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指引下,北京将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成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城市。让我们携起手来,群策群力,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北京美好的未来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

  刘淇的发言以一个题为《北京——永远的奥运之城》的短片作为结尾,生动的画面和翔实的数字,向人们展示了人文、科技、绿色这“三大理念”指引下蓬勃发展的新北京。

  开幕式上,维尔布鲁根、刘鹏和张海迪分别以“北京奥运的社会遗产”、“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发扬北京残奥会精神,推进中国残疾人事业”为题进行了发言。

  此次论坛以“弘扬奥运精神、继承奥运成果、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和谐北京”为主题,由开幕式暨主论坛和“奥运会与城市发展”、“奥运会与城市文明”两个分论坛组成,近800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各界代表出席论坛。

  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领导汤小泉、蔡赴朝、吴世雄、刘敬民、王伟、蒋效愚、李炳华出席开幕式。

专题: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专题报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开幕
    · 刘淇在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上的主
    · 北京奥运博物馆接收千余件捐赠物品
    · 东城“奥运签约酒店消夏月活动”启
    · 专场拍卖会上午进行奥运资产进账1.
    · 下周凌晨长安街三桥区匝道施工
    · 北京市发改委公布199项医疗服务收
    · 联想控股公司29%股权挂牌转让 价格
    · 北京企业成功“抄底”美国汽车企业
    · 山水灵村农家香——访平谷黄松峪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