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提名、组织考察、讨论通过,这是多年来干部选拔的“规程”。而如今在河南信阳市,选拔干部得先“毛遂自荐”,获准后再通过考试、考核、票决,连过三关,才有最后的交流使用。这就是信阳选拔干部“五个常态化”,即“自荐、考试、考核、票决、交流”。通过公开透明、环环相扣的选拔方式,还权于民,被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称之为“阳光流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阳光作业: 提拔干部“跑、找、要”失灵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初,信阳市委召开全市组织工作会议,认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处在由局部改革、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的拐点上,“阳光作业”势在必然。为此,当地政府出台了新的干部选拔考核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的选拔考核程序规定:提拔干部要先公布条件,再通过自荐、组织推荐、联名推荐,产生初步人选,进入干部考试中心接受素能测评,测评得分60分以上者,进入下一轮:综合考核。包括民意测评、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廉政考核、任前考核和奖励加分五项,统统量化计分,然后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入票决。票决分常委会和全委会两轮进行,差额投票,结果公开,两轮全部胜出者自然当选,公示无不良反映即可交流任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程序刚一出台即引起各方关注,“自荐、组织推荐、联名推荐”三位一体的干部提名方式,不仅做到还权于民,还使干部们得到了更加公开透明的竞争机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信阳市商务局局长张绪友告诉记者,他正是2008年6月全市通过自荐、考试、考核、票决,交流使用的4个正职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触良多:“听说当时市里正职职位只有4个空缺,但自荐干部的就有54名,到底这次选拔干部能否真正透明公正,心里确实打有问号。” 而52岁的年龄,第一学历的大专等条件明显“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原来只是在县委任副书记,与市里领导接触很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几乎没抱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令张绪友没想到的是,在组织推荐和干部群众联名推荐的过程中他得票一路领先。“这种形式选拔干部,‘跑、找、要’就失灵了。用人上阳光,公道正派,我们干部还有啥理由不集中精力干好工作呢。”张绪友如是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