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豫剧《朝阳沟》,曾把回农村发展的知识青年“拴保”、“银环”的形象唱红城乡。如今,在濮阳县渠村乡南湖村,一对大学生夫妻祁伟雨、马玉潇又演绎出了一曲现代版的《朝阳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7月,祁伟雨从郑州牧专毕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他必须作出人生的抉择。在校的最后半年祁伟雨和他的女友马玉潇被学校推荐到巩义市一家大型养猪场实习,由于他俩技术良好、作风踏实,赢得了猪场老板和员工的好评,养猪场老板欲高薪聘请他俩当技术员。留下待遇丰厚且收入稳定,回乡创业却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祁伟雨想到家乡父老乡亲的贫困,想到黄河滩区发展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毅然选择了回乡发展。女友马玉潇家在漯河市舞阳县,是祁伟雨在郑州牧专的同班同学,在校期间,两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他俩由同学变成了恋人。对于祁伟雨选择回农村发展,女友马玉潇也十分支持,和他一起来到濮阳县黄河滩区开始了他俩的养殖创业。好在双方父母都很通情达理,不但没有反对,还鼓励他俩在农村施展才华,并在资金和精神等方面给以支持。 tujian.org
回乡创业初期,他俩除了在学校和实习期间掌握的一些养猪技术和满腔热情外,没有一点基础,选择场址,筹措资金,建造标准化猪舍,引进优质种猪,研制药物饲料,做好防疫,有一系列工作要做,一大堆困难要克服。双方家长都催促着他俩赶紧结婚,但他们两个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操持养猪场上,一直拖到2008年元旦才举行了婚礼。婚后马玉潇把结婚时娘家陪嫁的10万元钱也一分不剩地投到了养猪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两年的努力,祁伟雨、马玉潇夫妻创办的养猪场已走上标准化、技术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万元,现有生产母猪350头、后备母猪60头,其中原种母猪100头,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1200余头,提供商品猪6000余头。祁伟雨夫妻俩不但自己创业有成,还带动了周围众多养殖户发家致富,吸引周围5个村庄的60余户养殖户入股他们的养猪场,并成立中原养殖专业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也可以考公务员或者去外地大型养猪场当技术员,虽然个人的工作可能会优越舒适一些,但却难以回报家乡。为了能够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作点贡献,带领大家靠养殖走上致富路,我决定在农村干上一辈子。下一步我们准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实现养殖零排放。”谈起回农村发展的初衷和以后的打算,大学生猪倌祁伟雨信心十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