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新医改:把增加投入与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2009-04-30 |
|
-->
来源:央视网
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尚希
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主要体现在国民健康水平。就当前情况来看,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少得病,一旦有病,有地方去看病并看得起病。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一直遭到社会各方面的批评,矛盾的焦点长期集中在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不足上。确实,曾有一个时期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被忽视了,这方面的投入低于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2003年以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2003—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7.7%,这个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但仅仅有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人民群众要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只有深化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扩大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才能落到实处,使国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归纳起来,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既取决于财力的投入,也决定于体制和机制,缺一不可。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述,就是:绩效=财力 机制。 因此,这次医改大规模增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是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紧密相连的,不是维持原有制度不变,而是通过全面改革,并建立起面向全民的、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来实施的。可以说,是医改的内容、方向和目标在引导政府的投入,包括投入的规模、方向和具体使用。 为了实现医改方案确定的目标,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共将拿出8500亿元支持五项重点改革,投入力度之大应当说是前所未有。如果说这次医改的亮点,有一点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增加投入和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了,一手抓加大投入、一手抓推进改革;用投入促改革,用改革促效果,最终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一手抓加大投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将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实现两个“逐步提高”,即一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二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为达到以上要求,一方面各级财政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另一方面,中央和省级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专项支付力度,切实保障困难地区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手抓推进改革。政府卫生投入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于如何通过改革,建立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最终全体国民都能得到实惠。这就要完善两个机制:一是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要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政府补助,也有利于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治理结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收支管理制度等都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只有在转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政府卫生投入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产出: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