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高原缺地、缺温、多灾的自然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出路就在于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可以显著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市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摇钱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几年,青海省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设施农业规模从小到大、从少到多,许多地区群众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最初的不接受到现在的踊跃参与,设施农业发展态势明显,大棚的区域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以青藏铁路为主线,以西宁、海东、各州县为两翼,覆盖全省范围,已延伸到了曲麻莱县、治多县等偏远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发展的大好局面,首先来自于政府的支持。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一直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重中之重,给予政策支持,并加大资金投入。2002年政府开始规模性投资,至今省级财政投入已达3个多亿,每个大棚的投入也由1500元提升为4000元。西宁和海东地区几个县将温棚经济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双把手工程”,力度很大。比如大通每年投入2000多万,互助每年投入500万……政府的推动对发展设施农业起了关键的作用,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省温棚数量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21000栋发展到去年的近12万栋,温棚总面积达到15.6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设施农业扩大过程中,农民由粮农转为菜农出现的一系列难题,各级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在联点承包、示范棚建造、幼苗培育、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力搞服务、抓带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每个县培养的典型村,组织不同层次的现场观摩会,也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体现规模效益,我省设施农业由分散向集中发展,在保证水、路、电畅通的基础上,统一规划、集中建棚、连片发展,努力打造百栋以上温棚基地。现在,全省已有百栋以上温棚基地172处,今年将扩大50处。大通、互助、平安等地正在打造千栋温棚基地,推进了设施农业的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同时,温棚档次越来越高,现已发展到以钢结构为主的第四代温室。温棚的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保温性能越来越好,适宜冬春两季蔬菜需要。西宁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冬暖式温室,初步实现了高原农业由一季生产向四季生产的重大转变。 tujian.org
同时,园区的发展有效带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保证无公害蔬菜的品质,各园区每年从外地引进一百多种蔬菜品种,通过试验,将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保留下来。园区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展示和示范,带动了周边的农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温棚就是一个小康之家”,现在我省设施农业产生的效益不断提升,温棚产值已达4.5亿,具体到每个棚,平均一个棚5千元左右,如果种高附加值的油桃、草莓,一个棚的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人均收入2000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乐都和大通为例,蔬菜产值已分别占到58%和38%。温棚的土地产出率高,相当于大田的二十倍,解决了青海地少、寒冷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有效规避了自然灾害的侵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我省加强了与山东、甘肃、宁夏等地的交流,进行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倾力打造设施农业基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青川,省农牧厅经作处处长、省菜篮子办公室负责人)(作者:子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把手风险菜篮草莓保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