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楼房倒塌事故”后续
■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同时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在对原结构设计进行复核后发现,这些设计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空心管是偷工减料”说法也被否认。
■如果不是人为疏忽,事故也还是能避免的。堆土并未及时外运,而是就地堆放,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整体倾倒事故原因昨天在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事故专家调查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首次对外界披露,“无知无畏”的施工蛮干,导致7号楼北面大量堆土、南面开挖基坑,共同“导演”了这幢13层楼建筑的倾倒。
挖坑堆土致房屋倾倒
市建交委主任黄融介绍:“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江欢成院士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大楼北面有一股力量在“推”,而南面有另外一股“释放”的力量。
这一原因是由14位勘察设计、水文地质、施工工况和检测四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分析后得出的,他们在这一点上意见完全一致。专家从工程角度解释:“半年前,在距离倒塌大楼20米处有过一次堆土,但这次强度并不大。而从6月20日开始,在第一次堆土和大楼中间,建设方将基坑开挖产生的土方密集堆放,最高达到了10米,使土层开始变形,6月27日清晨达到了临界状态。”
根据上海的地下土质条件,通常施工工地最高可堆土6-7米,而像“莲花河畔景苑”所在的区域,地下存有古河道的地质条件下,最高承载在3米左右。“要堆高的话,就必须经过专项设计,在堆场下打一些轻便的桩基作为防护。”专家组副组长、上海岩土工程勘查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顾国荣指出,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显然莲花河畔工地的堆土超过了承载力。
此外,事发当天以及之前密集的雨水,也降低了现场土地的承载力,从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楼房结构设计符合规范
倒覆事件发生后,不少业主指出倒覆的楼房原先只能建造11层,是开发商结构设计上不符合规定,随意更改成了13层。更有业主称,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而在建筑材料上偷工减料,使用了空心的管桩。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楼房的最终倒覆。
“楼房设计是符合规范的。”对于众人关注的这个焦点,江欢城很肯定地给出了答复。他告诉记者,在对原结构设计进行复核后发现,这些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原勘察报告,经过现场补充勘察和复核后也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江欢城也否定了“使用空心管是偷工减料”这一说法。他表示,“空心桩管在此运用是合适的。”经过检测后,大楼使用的PHC管桩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得当事故可避免
如果不是人为疏忽,事故也还是能避免的。建工集团总工程师范庆国从建设施工角度分析道,这个基坑在没有大量堆土的情况下是可以开挖的。在上海,在建筑物旁边进行深基坑施工,已有上百例了。问题在于什么呢?堆土并未及时外运,而是就地堆放,这种做法对建筑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压力。
据了解,专家组经过对7号楼地下车库的设计检测发现,设计完全合乎要求。“但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不会知道现场的施工情况如何。”范庆国介绍,因为大量的堆土,使得现场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如果施工方和设计方事前能够有充分的沟通,事故也许能够被制止。
“当天14位专家就到了现场,看了以后我们受到巨大震撼,这个建筑整体倒塌,就我从业46年来,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到过。”江欢成说:“无知导致无畏,从认识上缺乏科学的态度,发展到有点蛮干。这是事故的一个重大教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题:上海闵行一在建楼房倒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题: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