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大大学生利用暑假对公共自行车租赁做了一番调查,通过对100名市民进行随访发现,自行车品种单一、不熟悉租赁过程成了制约市民“绿色出行”的瓶颈。
1小时内仅1人租车
交大公共自行车租赁实践团团长李静雅告诉记者,虽然“地铁+自行车”的绿色出行模式正在闵行等地区试点推广,然而公益性的自行车租赁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我们曾在莲花路地铁站‘蹲点’,1小时内只看到一位女士下地铁后租了自行车骑去上班。”李静雅说,觉得使用起来麻烦、自行车品种较少是市民们“舍弃”租车的主因。在调查中60%的市民向大学生反映,他们居住地和工作区周围未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站点,因此没有机会去租赁公共自行车,对租车服务的具体实施情况也不甚了解。而即使小区里已经有网点,部分市民也觉得投入的自行车并不能满足其需求,比如,接儿童上下学的使用者需要亲子车。另外,车辆的座椅高低都是固定的,难以在租车点找到符合自己身高的车辆。
使用复杂让人“吃药”
某自行车租赁点负责人坦言,很多人对租用自行车的使用方法并不熟悉。例如,租车结束放回租赁点时要等到工作器播放“还车成功”的字幕时才算自行车已归还,但时常有市民归还不到位,导致使用者的扣费甚至租用自行车停用。“吃过亏”后,不少人就放弃租赁自行车了。
建议用交通卡取代租车卡
为此大学生建议,自行车租赁点不妨借鉴巴黎、杭州等的经验,随城市建设的脚步适时调整站点疏密程度,每两个站点之间相距500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距离。另外,租车卡能否以交通卡取代,避免因为申办手续复杂而“流失”潜在的租车者。 tujian.org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