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刊发《青少年创新一定要“高精尖”吗》、《教育专家谈青少年创新教育方向:鼓励自创不囿技术重在普及》一组报道,引发沪上中小学生热议。学生们认为,“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让科学精神‘生根发芽’”,这正是求真的魅力所在。
好奇:多问几个为什么
孩子们的创意和点子都源于好奇心,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向明中学学生韦韧说起发明初衷:一堂有关“磁和指南针”的创造发明课提及指南鱼失传已久。“可不可以恢复指南鱼风采?它和其他指南针有啥不同?”这些想法促使他去研究。上海中学高一学生李弘基就读初中时,发明了一种甲醛器。当时他想法很简单:新装修的外婆家味道太刺鼻,能不能发明一个东西‘逮’住甲醛?小李说,从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奇思妙想。
求真:在失败中不断“壮大”
创新有乐有苦,“最怕的是失败,但没有失败根本就不会成功。”西南位育中学学生龚章孝文,花半年发明了一种电器语音远程控制智能系统,没想到试用时他对着电话大喊“开空调”,结果家里的空调没开,灯倒全亮了。“失败了很苦恼,但又会促使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中的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败在科学精神上。”已升入高校的学生小王回忆,高中时,他和几个同学研究河道生态治污问题,在研究治理金家塘时,他们见河面又臭又脏,采集水样刻意避开了这段脏臭河岸。回来一化验,指导老师发现水质清澈得有点不正常,让他们“立刻回去重新采样”。那次事件后,小王明白“科学追求就要有种求真的固执。”
开心:帮助有需要的人
学生们不约而同谈到创新的最大心愿:“自己得到成长,成果又能为社会所用。”格致中学高三女生邓蓓佳将一项发明专利无偿转让给上海世博会。她设计了一种用太阳能电池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指路牌,让行人在夜间也能看清路牌。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冯小瑜谈到不久前的一个电话还很开心。“是一位家住天山路的阿伯打来的,请我上门安装门铃。”她为聋人设计了一种闪光电子门铃,解决了聋人听不到铃声的麻烦。“我的发明帮助了有需要的人,这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