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系列报道之三:政府资金如何避免"天女散花"
2009-08-24

  生物医药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概念。早在1992年,上海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十多年后的今天,曾经与生物医药一同列入“六强”的精细化工、汽车、钢铁等已成长为上海的支柱产业时,生物医药却仍显“稚嫩”。

  让一个产业迅速成长,资金投入是最直接的办法。其实上海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享受不少政策,涉及各类财税补贴,但由于相关政策散落于各个文件中,且行业针对性不强,有限的政府资金像“天女散花”,很快被稀释。政府资金该如何投?

  投项目:选“好苗”分段投

  到企业转一圈,听到最多的是“缺钱”,而政府也觉得自己已投入不少财力,唯独不见成效。两者是否能找到共同利益诉求点?不少专家认为,在扶持对象的选择上,应同时兼顾有潜力的初创型企业及承担了产业化重大项目的企业。对于前者,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市级的创新型基金;相对来说,扶持后者的锦上添花型政策,还远远不够。专家建议,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可按照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由政府采取资本金、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以复旦张江王海波为代表的专家补充说,生物医药行业很多没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好项目,尤其不能成为政策支持的盲点。例如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无形的智力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建议政府根据新药研发的不同阶段,给予分段性、可操作的支持政策。

  投人才:严格甄别大力支持

  近年来不少企业和院所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但总体来说,质量不能令人满意。个别"人才"自身素质有限,只在国外做过一期或几期博士后,离学术带头人的要求尚有距离,更称不上领军人才;有些则是"浪费人才",引进后也没有被合理使用。

  对于大多数上海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来说,要真正引进一个高端人才,资金不足还是很大的制约因素。这方面需要政府帮一把:例如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实体公司,让他们将已有成果在上海迅速产业化;或者让他们同时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任职,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使引进人才发挥最大作用。

  专家认为,近日中央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上海可在此基础上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加大引进和奖励力度。同时,必须明确领军人才内涵,建立严格的甄别机制,定期组织评选认定,并确保甄选的透明、公开、公正。尤其要大力引进学术功底和协调能力兼具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引资金:前人栽培后人收获

  根据国际经验,一项生物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过程中,前、中、后期的资金需求比例分别为1∶10∶100。而上海的现状是,研究机构和企业不仅资金来源有限,即使拿到资金,也多用于前期的基础研究。既然后续投入不可能由政府包揽,建立以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为代表的投融资体系尤不可缺。然而,目前本市的风险投资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自身机制尚不完善,对投资生物医药产业缺乏耐心和宽容,客观上不利于社会资金投资生物医药产业。

  市科协、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的相关专家建议,政府可先出一部分资金,再按照一定配比,与各种民间资金合作组建一个大规模的专业创投基金。适当革新风险投资的评估机制,例如,将考核周期延长至十年以上,营造"前人栽培、后人收获"的新型投资回报体系。同时建立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性产权交易平台,推进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流通,为资金退出提供渠道。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长三角多种模式探索"夹心层"住房保障
    ·上海年内将建102个亲水观景示范区
    ·"巨人通力"进世博船舶馆 首创多项电梯技
    ·浦江县来沪推介葡萄
    ·东台来沪推介绿色产业
    ·公众要理性 勿上"地王"当
    ·上海市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
    ·最真实"潜伏"
    ·上海"量身定制"39条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业
    ·宝山首个旧区改造居民回搬项目开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